关于端午节的写景散文

来源:范文网 2.64W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书上说的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大夫屈原。其中赛龙舟,以其场面的恢弘和热烈,掀起了端午节的高潮。不过,我们那儿的端午节似乎与屈原没有什么关系。

关于端午节的写景散文

我记得儿时过节。

端午节没有清明节那样隆重而浓烈。

清明节,每个山坡上噼哩叭啦的鞭炮声,将清明节的气氛与声势渲染得足足的,让人想起刚过去两个多月的春节,只是它还没有春节那么浓烈,没有春节那么热闹,没有春节那么的欢快与祥和。我认为清明节应该是阴间的春节。年长的人却说,阴间的春节是鬼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而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融洽亲情的节日。

端午节则是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我觉得所有的节日好像都是为小孩子们特意安排的。在节日里,最高兴、最快乐、最幸福的就数小孩子了。因此,他们最盼望的便是过节。在过节时,不但可以不干活,就跟大人们笑骂的样:“尾巴都耍脱了!”众多小孩子也能聚在一起玩耍,“把一个晒坝都要抬起来了!”(大人语,说的是小孩子的欢闹声很大)还可以吃好的,平时难得吃到的,在节日里就能吃到。

到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子的瞌睡竟然少了。不像平时,大人来催了:“快起来了,太阳都晒到屁股了!”仍想赖在床上不起来。有时惹恼了大人,被大人从床上拉起来,在屁股蛋上啪啪两巴掌,虽说打得来不觉得疼,但这毕竟是挨打,心里还是不快的,这种不快会影响到一早晨的心情。小孩子不快的心情没有大人们的恒久,他们的心里是容不下不快的,因为快乐都装不下了,那还有空间来盛这不快呢!

我们一早就爬了起来,比大人还早。大人装出很吃惊的样子说:“嗬!今天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们如同得到了奖励,特别的高兴,哼着儿歌,跑到外面去,叫上小伙伴,到野地里去找陈艾和菖蒲去了。

在乡下,陈艾属比较贱的植物。我们说某种植物贱,是指这种植物多,生存能力强,却没什么用处的意思。农历的五月,正是植物长势最旺盛的时期。田野里,满眼青翠、碧绿,葱茏、蓊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只有这时节,才真正称得上是绿色的世界。

我们来到坡上,在荒地里寻找。这里是野草的乐园,它们都在疯长着,它们的世界也是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吧。我们对野芝麻草、野地瓜藤、岩蒿蒿、苦蒿、荨麻等都不加以理会。我们只是专心的搜寻着陈艾,挑选那些高大壮实的陈艾。不过,要拔起这些陈艾却要花费我们很大的气力的。我们是不怕花气力的,因为这气力用了又会有的,不管怎么用也用不完。那些长得根深蒂固的,不能力擒,我们就智取。我们把它前后左右的摇动,看到根摇松动了,一用力,就拔起来了。

陈艾有股子苦味,不好闻,这应该是它不讨人喜欢的原因。就如同一个人身上有狐臭一样。平常时候我们都不会去理睬它,它也没法引起我们的青睐。它既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来讨我们的喜欢,像桃花、李花、杏花。它似乎也能开花,那花跟它泛白的叶子差不多,像营养不良的人那张青白的脸,一副穷愁潦倒、落魄无助的样子,似乎是为了获得人们的'同情。它自身长得太平淡,不可爱,又身无长物,不像灯笼花(蒲公英),那花像一只白色的灯笼,一看就让人喜欢,提起来,用小嘴一吹,那花絮就飞啊飞啊,飞得很远很远的,把我们的想象也缥缈到了那远方;也不像麻豌豆草,它结的荚,我们可以用来吹叫叫(哨子),有的吹出的声音浑厚苍劲,有的吹出的声音尖细锐利,我们很是喜欢。另外,它又没什么用处,不能作猪草来喂猪。一年中,只有到端午节它才走进我们的视线里,被派上了用场。这也说明了天无弃物。

早晨的陈艾沾上了很多的露水,有了露水的滋润,陈艾便有了些鲜活的气象。我们扯了一大抱陈艾,这跟我们小孩儿爱争强好胜有关。我们的裤子与衣袖都被露水打湿了,虽说是夏天的清晨,可我们也还是感到有点凉幽幽的,有的还打起了喷嚏。

我们把陈艾扛在肩上,一蹦一跳的往家里走去,陈艾便在我们的背后一摇一晃的,像是在向谁热情洋溢的招手或点头。大人们见我们扯得多回去,就假嗔道:“扯这么多回来打老虎啊!”我们不管,把陈艾扔在门边,又去弄菖蒲去了。

这菖蒲是水生植物,有些人就在自家屋前或屋后栽种,他们栽种也只是为了端午节好用。我们没栽的就到那些栽了的家里去扯。不管他屋里有人没人,用不着对方同意的。我们把裤脚挽得高高的,走下水去就扯。要是被这家主人看到了,他也不会生气的,他反而会为自家的东西有了用场感到很高兴。但他们会不露声色,故意高声的喊叫:“哇!逮到了哇,扯别个东西哇!”我们听了,并不惊慌,回答道:“扯别个的,关你屁事!”

“嘿!怎么不关我的事呢?那菖蒲是我的呢。”

这时,我们的脸上带着瞧不起人的神色,用轻蔑的语气说:“哦呀!硬是扯了你两根菖蒲了哦,就舍不得了!”对方听说后,就会嘿嘿的笑着说:“谁舍不得了,我是跟你几个娃娃儿开玩笑的。”我们马上回敬道:“开玩笑(完校),我看你是在开板板笑(村校)!”于是,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们把扯回来的菖蒲与陈艾,按一扇门两把来分,一把中只有一支菖蒲,其他则是众多的陈艾,好像两位菖蒲大将军,各自带领着一队陈艾小兵为我们把守着门,不让那些邪气进来,保我们一家平平安安。

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口挂菖蒲、陈艾,我们曾向大人们问起过。

他们有的说是为了避“邪”。“邪”这种东西在我们的头脑里很模糊,好像跟鬼不是亲戚就是邻居,反正不是好东西,一个人若是沾惹上了它,你就会倒霉的,生疮害病啦,亏本折财啦,家庭不和啦,喂鸡鸭养生不顺啦等等就会围着你团团转。我曾看到有个人,好端端的,却突然倒在了地上,人事不省的。大人们便说,他这是撞到邪了。于是,为了把他身上的邪赶走,有人就用白线把中指的第一节缠绕住,然后用针扎中指头,把指头上的血涂在那人的额头上,边涂边不住的叨念着什么,我现在还能记得有“百无禁忌”这一句。涂完念完后,如果当场有鸡,就会逮住鸡,扯几匹鸡毛,粘在这人的额头上。这粘鸡毛的招术,我觉得他们是跟道士学的,那道士最爱粘鸡毛了。人们常说:“拿到鸡毛当令箭。”我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起到令箭的作用。经这么一捣弄,不久,这人果真就醒转来了,他对刚才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连自己为什么倒下的也不知道。大人们便会对围着的我们说:“这个人这样子,就是撞到邪了。”

我们自然是极不愿意撞到邪,可邪这东西就像是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你撞到它了你也不知道,这可叫人不知道该咋办才好了。

为什么像陈艾、菖蒲这样的草草能够避邪呢?我们觉得很奇怪,又去问大人。大人就会笑着对我们说:“你去拿一把锄头来!”

“拿锄头来干什么呢?”我们疑惑的问。

“好挖根根噻!”这时大人就会笑出声来了。

我们这才知道是大人们在取笑我们,也就不做声的了。我们只是在心里感到纳闷:这问问题怎么不能问到底呢?后来,我们想,这肯定是大人们也不知道,所以他就这么来堵我们的嘴。

有的大人说的又是一样。他们说是在张献忠洗四川时,有一个人为张献忠带了路,张献忠叫他回去后,在自家的门上挂上菖蒲、陈艾,他们就不会杀的。这个人回去后,就在自家的门两边挂上菖蒲、陈艾,其他的人见了,也照他这样子挂起菖蒲、陈艾。大家也就躲过了这一劫。后来,家家户户每年都在自家的门口挂上菖蒲、陈艾,于是挂菖蒲、陈艾就成了一种风俗习惯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