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秋节的心得体会

来源:范文网 2.03W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中秋节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过中秋节的心得体会

过中秋节的心得体会1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人生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总是那月下的芸芸众生。真是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一样。

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本无心,有心的是我们。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无不挥毫泼墨,痴情吟咏。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豪。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的醒悟。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定。更有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博大……月亮,是国人不死的诗魂,少男少女们恋爱时的红娘。

世上本没有故乡的,只因为有了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又是最相思的节日。身在他乡时,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竟然像被发酵了一般,魂牵梦绕,难舍难分。故乡的那些点点滴滴,便也如发酵池的酒一般,咕噜咕噜,活跃起来,不安份起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便是乡愁。

乡愁是什么可是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骂,爷爷的冰糖葫芦,奶奶的爆米花,还有那外婆桥……普普通通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成了浓浓的乡愁。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有网友在博客里说:仅有辣椒,才能解胃的乡愁。说这话的大概是湖南、四川或贵州的朋友。南方人到了北方,他们的乡愁大多是大米饭。北方人到了南方,他们的乡愁也许就是面条和馍馍。

中秋月,故乡明。明月是同一轮明月,中秋也是同一个中秋,并没有什么差别。有分别的是我们自我的心,一切只因那月下的人。当我们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经历千辛万苦,去寻找心中的乐土,去寻找梦想的天堂。有一天蓦然回首,却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原在灯火阑珊处”!天堂就在心中,乐土就是故乡。我们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突然了悟——人生原先如此。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人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人人都有思乡情结。

“那故乡的山,那故乡的水。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那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情。“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费翔深情的歌唱,在耳边回响了20年,仍然新鲜,没有褪去半点颜色。故乡的亲人,老人们要落叶归根,少年们急着要走向远方,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目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故乡的美,美在明月。曾见过浩瀚大海上的月亮,也见过莽莽群山上的月亮。但都不及故乡低矮的小石头山上升起的明月来的有韵味。“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明月,烟渚,潇湘。小桥,流水,人家。岸沚汀兰,茂林修竹,月夜风荷。中秋之夜,更是暗香浮动,月色清浅,人约黄昏后。故乡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美在人美心也美。看过柳宗元永州八记的人都明白,那种美,是摄魂蚀骨,见过一次,一辈子都无法走出的。不信,亲自来看一看,被勾掉魂儿可别后悔喔。

在城里呆了20年,似乎十多年都没有见过月亮了。仅有很少几日,看见聊聊可数几颗星,还有一个有圆盘盘,在摩天大楼的夹缝里。月亮像昏昏欲睡似得,没有什么亮光。闪烁的霓虹灯,明亮的的路灯,还有那万家灯火,悄悄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把月儿藏了起来,好让我们迷恋她们。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住瓦房。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或茶油灯。灯光暗黄的,如一粒小豆豆在灯芯上浪漫地跳舞。油灯光太小了,且并不能长点,点久了妈妈要骂的。于是,在夏天,我便常常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让它们发出美丽的光来照明。因为没有灯光,晴朗的天气里,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而那时的星星也仿佛分外的多,月亮也分外的`明。月光清澈,明净。月夜也常常朗照,犹如白昼。我便常常在月下读书写字,那种幸福感,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月下看书,甚至连最小号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如今,竟然连月亮都看不见了。真是贫时欢乐无穷,富了反而失去欢乐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灯。仅有在四周的光熄灭时,它才会亮。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中秋是一个浪漫,温馨,祝福,思念,团圆的日子。世上最远,莫过于心。世上者,莫过于心。世上最近者,亦莫过于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愿天下所有芸芸众生,都团团圆圆,快欢乐乐。

今年,我却又不能回去。父母已经很老了,想想还能陪他们过多少个中秋节,已屈指可数。不禁心里凄然。还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吧。父母,却满不在乎。好像还有几百年似的,仍早出晚归,劳作不息。想那年少时,在那青瓦红墙的小院里,与父母妹妹四人,吃月饼,赏明月。那时的月饼,一人只一个,馅也仅有白糖的,外壳粗糙得很。吃在嘴里,窸窣作响,却感觉甜美得要命。那些年的中秋,月色如水,天地一清。那些年的时光,温馨、完美。此刻已经是在梦里了,可望而不可及。说句孩子气的话:再也没有那么好吃的月饼了,再也没有那么纯净的明月了。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最美的中秋永远只是在梦中了,它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成了我今生最珍贵的财富。

过中秋节的心得体会2

月亮是诗人们宣泄情感的代名词,是生命的某种折射。今夜树影摇晃,月色茫茫,勾起了我对童年家乡的回忆。

家乡的中秋充满了月饼味、桂花味。大人们走亲访友,谈天说地,脸上写满了幸福。最欢乐的是小孩子,每人拿起一块月饼,津津有味地吃着,吃完了就疯玩起来。不一会儿就玩得灰手灰脸,浑身脏兮兮的,可还觉得意犹未尽。实在玩累了,就坐在门槛上,嗅着桂花香,痴痴地望着那轮明月,嚷着谁看到的月亮更圆。

长大了,中秋依然是中秋,月亮依旧是月亮,可是感觉全然不一样了。吃的是上等月饼,却依旧觉得小时候的五仁月饼好吃,闻的是金桂、白桂的香,却参杂着汽车尾气。中秋在我的生活中渐渐淡去了,唯独仅有那轮明月,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她的高雅。中秋之夜,几缕凉爽的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月亮就像一位娇滴滴的少女,在我们的期盼中露出她美丽而又神圣的脸,流淌出了慈母般的温婉,将天空映得光彩夺目。星辰镶嵌在浩渺的夜空,宛如散发着绚丽光彩的珍珠,又似清澈明亮的眼睛。月光轻轻地洒满大地,银色弥漫了整个天空,就像一幅禅意的画卷,让人感到满足与心安。

月亮没变,我也没变。月亮落下地平面,太阳依旧升起。别害怕一成不变与寂寞,时间不停止,日子永远在往前。

过中秋节的心得体会3

八月的夜,有点寒,凄凄的月色透过纱窗,无力地落到床前,淡淡的一片白,又给我带来了一个不眠之夜。明知无人与之同乐,只好由自我的思绪在夜色里游荡。好在白天闲来时,习惯于捡拾树荫底下那一片片破碎的阳光,放到口袋里,留到晚上寂寞时,用来温暖自我的心。

很久以前,曾一度热情,用年轻的心去图划未来,那份执着的追求,曾有过不少的亮点,虽然在商海里留下了伤痕,在爱海里,留下了伤痛,但内心仍然藏着一丝丝的自豪,那是因为以往尽力搏击,以往拥有那份含恨的爱。随着月圆月缺,那份热情早已当做古玩收藏于心底,爱已消亡。如洁的月光,此刻看来已经变得冷漠,节日的气氛更加撩起诸多的痛。我愿带着一片宁静去寻找属于自我的世界,在哪里安然地细品人生。

然而,如今那一片宁静也已经变得飘渺,商化的社会,到处一片沸腾。或许,宁静需要自我去体会,需要一个历练的过程,没有豁达的胸怀和顽强的意志,那一片宁静将从身边飘走。

多年以来,从不敢贸然尝试一口中秋之月,只是怕,孤单只影的我坏了团聚的味道,不忍心把好好的一个园咬缺,然后独自把它吞并。多么的期望,你我一齐把它掰开,分成两半,放到各自的身体里,无论你在哪里,你我永远都是一个园。

这样的夜,思绪在寂虑中仿佛脱体狂奔,却理不成形。孩时的童影,学时的同窗,一齐挣食的友人,亲人,还有已经走远的先辈们都堆积在一齐,这种抹不去的印记像雾一样缭绕,禁不住一番感慨,多么的想,寻回我来时的起点,从新品味每每的月圆月缺。

岁月的足迹渐行渐远,已不必为生活的沧桑添加太多言语,往事如焉,爱亦然,恨亦然,人生也亦然。

秋又起,屋外的树,偶有落叶沙沙,那是为了来年的新生,我是否也能再度扬帆直到此刻,还迷茫。我想,趁着这夜色,悄悄地,在床前这淡淡的一片白里,画上几笔色彩,添上几句心语,捎到这片白的另一端,为我解开心中的结。

过中秋节的心得体会4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习俗。而团圆、统一、祭祀、和谐、礼仪等,就是这个传统节日传承的民族精神和气质,也是中华民族生活常态的真实写照。中秋文化传递的价值认同感,以其庄重的仪式感,堪称为中华民族的“胎记”,这样的形容恰如其分。

而“团圆文化”,即是中秋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月饼原本是中秋节的点缀,是拜月的一种祭品,加上水果、酒类、点心等,家家祭拜,人人祈求月亮神保佑,后来成为一种礼品。而在文化多元的环境下,月饼逐渐成了一种象征,而后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忧伤,也成为团圆的象征。

皓月高悬,光皎如水,思念丛生,期盼团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月亮一直有特别的情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样的诗句众多。《周礼·春官》就载有“中秋,夜迎寒”。“夜迎寒”即在中秋之夜举行祭月仪式,后来中秋拜月、赏月的风俗便源于此,一直以来从未中断,至今而且将来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团圆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标志。中秋是久别重逢的美满,也是团圆的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秋节里,团圆、和谐、平安、美满、恬静、憧憬……一切都是追求幸福和吉祥的意味。远方的亲人加快行程往家里赶,共同欢度团圆在节日的甜蜜之中。“人月双圆,阖家欢聚喜意浓”的美好景象,暖心又温馨。

中秋之夜,阖家团圆,品尝月饼的同时,仰望天空赏月。赏月,观赏的不仅是美景,更是团聚的心情。而品尝月饼,品尝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团圆的亲情。中秋月圆之夜,团圆的家庭享受着各自的幸福。而对于实在无法回家的游子,也是“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心在他乡思故乡,或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而中秋文化“团圆”的更大意义在于,能凝聚人心,转化为中华民族的大团圆,因此,中秋更该是家国情怀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演进,中秋核心文化孕育出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到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节日风俗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集体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由此,以中秋节为契机,画好民族“同心圆”,就是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过中秋节的心得体会5

相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会记得这个中秋节。虽然没有和家人共度,但在军训的日子里,和教官、同学一起认真地一遍遍学习军礼拳,吃着学校和学院慰问的月饼,心里感觉很温暖。

被选为军礼拳方阵的一员,我感到很幸运。没能上军晚,却正因此有时间学习军礼拳,不得不说生活总会给我们出乎意料的指引。

教官教给我们的不仅是帅气的拳法,还有更多。连长告诉我们,要抬头挺胸,有自信有气势;连长告诉我们“如果都管不住自己的小手,那能做成什么?反之,能管住这双手,什么事都能成”;我们军礼拳打得不是很有气势,连长告诉我们要为自己争气,同样是学,为什么不学得更认真呢?……连长身上有种气场,很帅气,很正。军训,我学到的不仅是军姿,更是军人的魄力与昂扬姿态。

收获总与付出正比。军礼拳的马步、弓步,是我们操练了无数遍的动作。流了汗水,却在看着自己逐渐熟悉拳法的时候,不再觉得很苦很累,反而很欣慰。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要继续努力,希望最后会有精彩的呈现。

不止一次地想过放弃。在整整十分钟的军姿训练中,在踢正步的定型训练中,在来来回回不停的分列式训练中,在精疲力竭的晚训中,都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说着放弃。但许是因为好胜心,或许是因为教官不断重复的坚持坚持,每一次,我都选择继续走下去。或许正如教官所言,每次彷徨都是一个分界点,坚持还是放弃往往会走向完全不同的结局。眼看着军训就快接近尾声,只希望在它真正结束的那一天,我能微笑对过去的军训时光说声再见,说声谢谢,谢谢你给我的成长。

经过队列的训练,我们有幸被选入军体拳方阵,亲身体验学习军体拳的一招一式:弓步冲拳,穿喉弹踢,马步横打,内拨下勾,交错侧踹,外格横勾等十六招。本来以为只要学会了动作,打出气势来就行了,结果自己太天真了:每一个步型(马步、弓步、虚步等)都必须一丝不苟,扎马步时膝盖上要能站人;每一次拳法变换都必须与同学标齐;招式要整齐划一,出拳要虎虎生威,踢腿要迅速有力,精神要斗志昂扬,眼神要凌厉有神,口号要喊得响亮。一招一式间仿佛看回到了古代军人南征北战的时代:大漠黄沙,金戈铁马,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顿时觉得豪气冲天,对我们而言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九月的阳光温润我们十九岁的雨季,举手投足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闪身躲腾挪注定一份力量的凝聚。

第二个在外的中秋节,满满的一天,好充实好幸福。早餐的时候吃着吃着发现两边的室友都睡着了,眼睛肿肿的我睁不开,索性设了个闹钟自己也睡了。中午和室友在食堂感叹一年过得好快,去年的时候还是刚入学的小学妹,还在偷笑学姐晒得好黑,一转眼,自己已然成为了一名历经军训磨砺的黑学姐。

军训已过去大半,不只是越晒越黑,更多的是连队中越来越熟悉默契,对教官越来越信任不舍,同处异乡,中秋快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