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编导、艺管类考生“文艺常识”(四)

来源:范文网 2.8W

戏 剧

致编导、艺管类考生“文艺常识”(四)

戏剧常识

戏剧艺术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在中国,戏剧是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的总称;而在西方,戏剧仅指话剧。世界各国戏剧都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美术、音乐等多种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情节,构成戏剧性,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观众的目的,并使观众获得美的享受。

戏剧的分类

按表现手段分,可分为话剧(以人物对话为主,兼有动作等),哑剧(不用台词,而纯靠动作表情),歌剧(以人物歌唱为主,兼及对白、动作),舞剧(以舞蹈语汇为主,兼及音乐、哑剧),歌舞剧(兼有歌剧、舞剧特点),芭蕾舞剧(用芭蕾舞语汇来塑造人物)。

按篇幅场幕分,可分为小品(片断剧、微型剧、袖珍剧),独幕剧,多幕剧,连台本戏等。

按风格基调分,可分为正剧、悲剧、喜剧、讽刺剧、闹剧、荒诞剧、悲喜剧、轻喜剧等。

按题材内容分,可分为儿童剧、爱情剧、神话(童话)剧、侦探剧、寓言剧、社会问题剧、课本剧、活报剧。

传媒手段分,可加上广播剧、电视剧、案头剧(仅供阅读,不供演出)。

还有一部分戏剧不由人扮演角色,而由人操纵像人的东西在前台表演。主要是木偶戏,也叫“傀儡戏”,包括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以及人和木偶合演的木偶戏。另有中国的皮影戏。

悲剧和喜剧

悲剧常以正面人物的失败、不幸、死亡为结局,以悲惨的故事情节、人物的不幸遭遇、催人泪下的剧场效果而取胜。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悲剧写“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又称“搞笑剧”,以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夸张的手法制造笑料,以发笑的剧场效果取胜。喜剧冲突的解决较轻快,常以正面人物的胜利为结局,正如鲁迅说的,喜剧就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又可分为多种。讽刺喜剧重在嘲笑、鞭笞丑恶现象,以批判、揭露为主,如《钦差大臣》。抒情喜剧又叫轻喜剧,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利用误会、巧合手法,歌颂美好的生活,如《仲夏夜之梦》。闹剧是喜剧中手法更为夸张的一种,充满喧闹、起哄的场面,剧场效果十分强烈。

悲剧和喜剧并不限于戏剧,小说、电影、电视都可出现类似的情节和效果。

兼有悲剧和喜剧特点的戏剧叫悲喜剧,通常有悲惨的遭遇,但最终有圆满的结局。

除悲剧和喜剧以外的.其他戏剧,都可称为正剧。

常见的戏剧术语

剧中人所说的话叫台词,其中相互对话叫对白,一人自言自语叫独白,假设其他角色在场而未听见、表达心里活动的话叫旁白(戏曲中称“打背拱”,电影电视中常用画外音表达)。台词字面之外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叫潜台词,它不讲出来,但要让观众听出真意来。

戏剧作品和演出中的段落叫幕或场,按剧情发展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变化、转换而划分,常以舞台上幕布的关合、拉开为标志,故称“幕”,现也常用灯光转暗换景来进行。较小的幕也可叫“场”。有些多幕剧的前面常有“序幕”,也叫“引子”、“楔子”,通常较短,以引出故事、交待背景为主。结束后又常有“尾声”,以交代事情的结局,常与序幕相呼应。

演员不依据剧本,或事先未经排练而进行的表演叫即兴表演。演员不论扮演何种性格的角色,都带有演员本人的个性特点,叫本色表演,这种演员称本色演员。与此相对,演员能着重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角色与演员二者之间的性格相差很远,叫性格化表演,这种演员称性格演员。

演员不借助实物(实景、实道具),而纯粹靠动作表演,能让观众想像出实物,这种动作叫“虚拟动作”。演员

你的有些动作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经过艺术夸张,成为一种规范的套路,这种动作叫“程式化动作”。

舞台美术简称“舞美”,包括戏剧、音乐、曲艺、舞蹈、电影、电视中的美术活动(布景、灯光、人物造型、化妆、道具)。

场面调度,也叫舞台调度,指角色在舞台上的位置要符合规定情景,又要便于观众观看,使整个舞台画面达到最佳状态。电影的场面调度还包括摄影机的距离、角度和运动,以及它与角色、背景的配合。

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有左、后、右三面布景墙,被称为“三堵墙”。沿台口的一面当然不能设置墙,否则观众无法观看,这堵虚拟的墙被称作“第四堵墙”。

三一律,是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指剧中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单一,每剧限写发生在一天之内、同一地点的单一情节的故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哀。这种规则有利于剧作情节简练集中,但作为清规戒律,却束缚了戏剧的发展。18世纪以后,三一律逐步被打破。

中国古代戏曲剧作家

元代是我国古代戏剧成熟、繁荣的第一个高峰期,涌现大批“杂剧”作家和优秀剧作。著名的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以上四人合称“元曲四大家”。另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后者是中国第一个介绍到欧洲演出的剧目。

明代戏剧以“传奇”为主。名家名剧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梁辰鱼的《浣纱记》,沈璨的《义侠记》,徐渭的《四声猿》等。另外,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改革了“水磨腔”,发展成后来的昆腔,以至形成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昆剧。

清前期的优秀传奇剧作,有李玉的《清忠谱》,朱素臣的《十五贯》,李渔的《风筝误》(他还写了我国第一部戏剧理论专著《闲情偶记》)。稍后有洪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二人合称“南洪北孔”。

中国现代话剧剧作

话剧是20世纪初经日本传入中国。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王钟声、欧阳予倩等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创作演出了中国第一个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后,话剧以“新剧”、“文明戏”的名义流传开来。

“五四”以后,出现了“爱美剧运动”(即非职业性戏剧运动),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如欧阳予倩的《泼妇》、洪深的《赵阎王》、田汉的《获虎之夜》、丁西林的《压迫》、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等。1928年,经过洪深提议,称新剧为“话剧”。

30年代的左翼戏剧运动收获颇丰。曹禺的《雷雨》和《日出》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其他名剧还有田汉的《名优之死》,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等。

40年代的优秀剧作有郭沫若的《屈原》,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桃花扇》,陈白尘的《升官图》,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田汉的《丽人行》,宋之的的《雾重庆》等。

建国后,话剧创作进入新的繁荣期,许多老作家有新剧作问世。著名的有老舍的《龙须沟》、《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夏衍的《考验》,曹禺的《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外国戏剧家和剧作

古希腊戏剧繁荣,出现了大批名家名作。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他和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合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与克拉提诺斯、欧彼利斯合称古希腊喜剧家。

古印度四五世纪时出了大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他写过名剧《沙恭达罗》。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出了大剧作家维加,他写了《羊泉村》等剧本一千八百多个,是世界上写剧本最多的人。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号称四大悲剧。

法国剧作家首推莫里哀,他的《伪君子》、《悭吝人》是杰出的讽刺喜剧。

意大利喜剧大师哥尔多尼写过《一仆二主》、《女店主》等名剧。

德国18世纪末出了两位诗人剧作家,一位是写《浮士德》的歌德,一位是写《阴谋与爱情》的席勒。20世纪,德国又出了戏剧大师布莱希特。

19世纪,挪威的易卜生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他写了《玩偶之家》等“社会问题剧”。

萧伯纳是爱尔兰剧作家,写有《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等剧。

俄国19世纪出了~批名剧,如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契诃夫的《海鸥》、《万尼亚舅舅》等。

几个戏剧流派和体系

表现派19世纪末,法国著名演员科克兰提出,表演不是演员与角色的“合一”,而是“表现”。演员在逼真地表现情感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不为所动。这一派戏剧被称为“表现派”。

体验派19世纪意大利名演员萨尔维尼认为,演员在表演中,情感要重于理智,要想像生活在角色的生活中,体验角色的感情。这一派后来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极力推崇,称之为“体验派”。

斯氏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俄国(苏联)杰出的戏剧大师。1898年,他创立了莫斯科艺术剧院。在领导该剧院的四十年中,他主演、导演、指导过一百二十多部话剧、歌剧,如《青鸟》、《海鸥》、《底层》等。他写有《我的艺术生活》、《演员自我修养》等专著,系统总结了“体验派”戏剧理论,强调现实主义原则,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他的一整套戏剧教学和表演体系,被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斯坦尼体系”,对各国戏剧学院影响极大。

布氏体系指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布莱希特是20世纪前期杰出的戏剧家。他创作并导演了大量话剧,如《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等。他写过《戏剧小工具篇》、《表演艺术新技艺》等理论专著。他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主张宣传与艺术相结合,提出“史诗戏剧”和“问离效果”,强调演出中的理性因素。

梅氏体系指梅兰芳戏剧体系,即中国戏曲体系。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演员,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中独树一帜。如歌舞、对白、表演、杂技的综合性,道具、布景、动作的虚拟性,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