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边际效应-边际效应运用

来源:范文网 1.6W

导语:什么是边际效应?关于边际效应,也许很多人也是闻所未闻。本文为本站推荐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什么是边际效应-边际效应运用

什么是边际效应_边际效应运用

边际效应简介

边际效应(marginal utility),又译为边际效用,是指每新增(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它对商品或服务的获得者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务量”图的斜率。经济学通常认为,随着商品或服务的量增加,边际效用将会逐步减少,称为边际效应递减定律。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针对的是消费者。

边际效应分析

边际贡献分析就是在对成本进行习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相对不变的特性,在决策分析时对这部分成本不予考虑,而只对产品所创造的.边际贡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各方案的边际贡献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1.开发新产品的决策分析

前面叙述的只是利用企业剩余生产能力分析研究究竟开发哪种新产品比较合适。至于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生产能力以发展新产品的决策,则属于长期投资决策范围。

2.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这方面的决策可以采用差量分析法,也可采用边际贡献分析法。原则上只要对方客户的开价略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并能补偿专属成本,即可接受。

3.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

工业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某些产品质量较次、款式陈旧等原因造成市场滞销,仓库积压,发生亏损,这就引起了亏损产品是否要停产或转产的问题。对于这方面的决策,通常可采用边际贡献分析法加以解决。

边际效应运用

教育领域

在教育过程中,随着班主任教育投入的强度增大,效果也随之增加,当投入增大到一定量时,教育效果不再正向增加;若继续强化,教育效果明显下降并出现负向增长。这是为什么?于是我查阅了有关班级管理的书籍,明白了这种现象是教育上的“边际效应”。任何一个教育活动,初始阶段教育对象接受相关信息的效果最高,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最后达到一个饱和点。超过了这个点,教育对象将产生抵触心态。

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善抓时机。首先要学会“雪中送炭”。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排解其困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锦上添花”固然轻松而美丽,但“雪中送炭”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其次,学会“适当冷却”,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区别地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以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如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有些班主任往往大动干戈,立即找来学生大加训斥,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我们不妨采取延迟评价的方法,冷一冷后再与学生去谈,有时效果会更好。即便是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性地从教育中反思教育,借鉴别人的经验,管理好自己的班级,从而与学生共同获得个人的成长。

科技领域

比如说,一开始投入1元能得到2元的产出。随着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同样投入1元时,产出可能只有1.2元,甚至只有1元、0.8元、0.6元……越来越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边际效应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思维,也就是“投入-产出”的惯用模式。

当处在某处“边际”时,这一模式失效了。既然被称为“边际效应”,也就是说它可以概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不仅仅限于经济学的领域。

为了解决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书写问题,美国投入了上亿元,最后研发出了特殊的圆珠笔。而前苏联却在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让宇航员带支铅笔上天。(当然,这只是个笑话故事,事实上铅笔也不是普通铅笔而是特制的铅笔,此处用这个故事只是借此来比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边际效应现象。)

如果说问题的解决作为产出的话,这中间投入的科技研发和时间,就是投入了。

从投入-产出的模式进行考核,上面的故事中看到了“边际效应”的身影。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科教兴国的方针下,在科技作为生产力的理论指引下,我们如果进入“惟科学论”的思维模式,最后很有可能,就是撞在“边际效应”南墙上。

所以说,科技并不是越多越好,越高越好,更重的是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实用性、针对性。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