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发酵料栽培料的处理技巧

来源:范文网 3.05W

一、发酵机理。鸡腿菇的发酵栽培即是将原料拌匀后,按一定规格要求建堆,进入发酵工艺。当堆温达一定要求后,进行翻堆按一定规格要求建堆,进入发酵工艺。一般要翻3~5次,翻堆一定要匀。发酵过程注意打眼通气和保温保湿。培养料堆制发酵是有机物质在好气条件下,经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堆肥材料、堆制场所、堆积方法、翻堆日程、含水量和微生物参与作用等的影响,而微生物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鸡腿菇发酵料栽培料的处理技巧

1、发酵的微生物学过程。鸡腿菇培养料堆制发酵过程要经3个阶段:升温阶段、高温阶段和降温阶段。①升温阶段。培养料建堆初期,微生物旺盛繁殖,分解有机质,释放出热量,不断提高料堆温度,即升温阶段。在升温阶段,料堆中的微生物以中温好气性的种类为主,主要有(无)芽孢细菌、蜡叶芽枝霉、出芽短梗霉、曲霉属、青霉属、藻状菌等参与发酵。由于中温微生物的作用,料温升高,几天之内即达50℃以上,即进入高温阶段。②高温阶段。在高温阶段,堆制材料中的有机复杂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进行强烈分解,主要是嗜热真菌(如腐殖霉属、棘霉属和子囊菌纲的高温毛壳真菌)、嗜热放线菌(如高温放线菌、高温单孢菌)、嗜热细菌(如胶黏杆菌、枯草杆菌)等。嗜热微生物的活动,使堆温维持在50~70℃的高温状态,从而杀灭病菌、害虫,软化堆料,提高持水能力。当高温持续几天之后,料堆内严重缺氧,营养状况急剧下降,微生物生命活动强度减弱,产热量减少,温度开始下降,进入降温阶段。③降温阶段。进入降温阶段后,要及时进行翻堆,再进行第二次发热、升温,再翻堆,经过3~5次的翻堆,培养料经微生物的不断作用,其物理和营养性状更适合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发育需要。

2、料堆发酵温度的分布和气体交换。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受条件限制,表现出堆肥发酵程度的不均匀性。依据堆内温、湿度条件的不同,可分为4个区。

①干燥冷却区。和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散热快,温度低,既干又冷,称干燥冷却层。该层也是堆肥的保护层。

②放线菌高温区。堆内温度较高,可达50~60℃,是高温层。该层的显著特征是可以看到放线菌白色的斑点,也称放线菌活动区。该层的厚薄是堆肥含水量多少的指示,水过多则白斑少或不易发现;水不足,则白斑多,层厚,堆中心温度高,甚至烧堆,即出现“白化”现象,也不利于发酵。

③最适发酵区。是发酵最好的.区域,堆温可达50~70℃,称最适发酵区。该区营养料适合食用菌的生长,该区发酵层范围越大越好。

④厌氧发酵区。是堆料的最内区,该区缺氧,呈过湿状态,称厌氧发酵区。往往水分大,温度低,料发黏,甚至发臭、变黑,是堆料中最不理想的区。若长时间覆盖薄膜会使该区明显扩大。

料堆发酵是好气性发酵,一般料堆内含的总氧量在建堆后数小时内就被微生物呼吸耗尽,那么在一定时间内,料堆中的氧气是如何补充呢?主要是靠料堆的“烟窗”效应来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即是料堆中心热气上升,从堆顶散出,迫使新鲜空气从料堆周围进入料堆内,从而产生堆内气流的循环现象。但这种气流循环速度应适当,循环太快,说明料堆太干、太松,易发生“白花”现象;

循环太慢,氧气补充不及而发生厌氧发酵。但当料堆发酵即微生物繁殖到一定程度时,仅靠烟窗效应供氧是不够的,这时,就需要进行翻堆,有效而快速地满足这些高温菌群对氧气及营养的需求,亦是说达到均匀发酵的目的。

3、料堆发酵营养物质发生的变化。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是物质复杂的化学转化及物理变化过程。其中,微生物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在培养料中,养分分解与养分积累同时进行着,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要消耗原料,但更重要的是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把复杂物质分解为食用菌更易吸收的简单物质,同时菌体又合成了只有食用菌菌丝体才易分解的多耱和菌体蛋白质。如双孢菇栽培料中的主要成分是粪草与化肥,它们都不能直接被蘑菇菌丝所分解利用,这些纤维素、木质素为主体的有机物质必须通过堆制,在假单孢杆菌、腐质霉菌、嗜热链霉菌、高温单孢菌或高温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作用下,特别是好热性中温及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下,降解、转化成简单的、可被蘑菇菌丝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物质。同时,放线菌等微生物死亡之后留下的代谢物、菌体蛋白及多糖体,对蘑菇的生长具有活化和促进作用。培养料通过发酵后,过多的游离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得到消除,料变得具有特殊料香味,粪草疏松柔软,透气性、吸水性和保温性等理化性状均得到一定改善。此外,堆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杀死了有害生物,减轻了病虫害对蘑菇生长的威胁和危害。可见,培养料堆制发酵是食用菌栽培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蘑菇生产的丰歉成败。因此,在堆制发酵中,要对粪、草发酵原料进行选择,碳氮源要有科学的配合,要特别注意考虑碳氮比的平衡。培养料发酵既不能“夹生”,也不能堆制过熟。

二、发酵料处理方法。鸡腿菇的栽培原料最好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将拌好的料堆成底宽1米,上宽0.7~0.8米,高0.8米的梯形堆,长度不限,表面稍压平。待温度自然上升至65℃后,保持24小时,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要把表层及边缘料翻到中间,中间料翻到表面,稍压平,插入温度计,再升温到65℃,如此进行三次翻堆。

1、堆制过程中注意事项:①应加入杀虫杀菌剂;

②加入石灰,使PH值9~10;

③加水量不可多,严防发酵变酸;

④不可压的过紧,以利通气;

⑤发酵时间不易过久,发酵阶段若过长,会导致嗜热性微生物生长过盛,导致料内营养物质及水分严重消耗,反而影响鸡腿菇产量。

2、好的发酵料应具备下列特征:①杂菌、害虫被消灭;

②培养一定数量的有益微生物;

③有机质得到分解,可溶性养分增加;

④木质素得到软化,手感柔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