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贴对联作文锦集七篇

来源:范文网 2.45W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贴对联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贴对联作文锦集七篇

贴对联作文 篇1

每年的除夕人们都会在门框上贴对联,并燃放爆竹烟花。

贴对联的历史还要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的人们安居乐业,和睦幸福。但是每一年的除夕,都会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来骚扰人们,它会把人们的鸡羊都吃掉。于是每一年的那一天人们就把窗门紧闭,不敢外出。后来人们试探到那个怪兽怕红色、光和声响,所以人们就把红纸裁成门框大小的条贴在门框上。那一天的晚上点许许多多的灯,使光非常强,人们还把竹子放在火堆里烧,火堆里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这样就把“年”赶走了。第二天人们互送礼物表示祝贺。后来人们把红纸写上字帖到门框上,这样就形成了对联。再后来人们发明了火药,就取代了以前烧竹的方法。

其实关于对联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精妙,很多人想得到王羲之的笔迹,所以他家的对联一贴出去就被人取走。后来王羲之想了一个好办法,他把一幅对联写好后,裁成两半,一半写的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王羲之叫人把这几个贴出去,果然无人去取,但王羲之的夫人看了很生气,王羲之却说:“夫人莫急,明日再看。”等到第二天大清早,王羲之叫人把另一半贴上去,就成了一幅好对联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贴对联作文 篇2

春节是我们最期盼的节日,春节习俗有很多,如:放鞭炮、看花灯、贴春联、家人团聚、发红包等等。由于近几年大气污染严重,市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炮竹,春节少了鞭炮声的喧闹,但贴春联是家家户户都要贴的,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我就被爸爸叫醒了,爸爸对我说:“小懒虫,快起床!帮我去贴春联了!”“好的,马上起!”我兴奋得一个激灵从床上蹦起来。吃完早饭就随爸爸去贴春联了。

爸爸问我:“知道怎么贴吗?”“当然知道啊!不就是门框左、右各贴一个长的,门框上面贴这个短的,最后把这个“福”字贴的大门上。难道不对吗?”我十分自信的说。爸爸却皱了皱眉头,说:“没错,春联贴的位置你全说对了,但这两个长的,哪一个贴在左边,哪个贴右边,你知道吗?”“呃……不知道。”我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爸爸叹了口气对我说:“我就知道你不懂,一副春联是分上、下联的,区分他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字尾声调区分,上联字尾声调是仄声,也就是普通话中的三四声,而下联字尾声调就是平声了,也就是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第二种方法,根据逻辑关系区分。比如说:先是“天”,再是“地”,先是“国”,再是“家”。分辨好上、下联后,再面对大门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帖在左边就OK了!还有这个“福”字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大门贴“福”字是正着贴,家里面贴“福”字可以倒着贴,代表福到家里的意思。”我感叹道:“哦,还真不知道春联有那么多讲究呢!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呐!”

明白了上下联的区分,我和爸爸分工合作不一会儿就贴好了春联!看着那一片红艳艳的春联,顿时感受到了春节的味道!

贴对联作文 篇3

今天是除夕,妈妈忙的不可开交,所以我和姐姐就自告奋勇的要求帮助妈妈贴对联。

我们说干就干,先准备工具:剪刀、胶带、凳子,再把红红火火的对联拿出来。OK,准备开始:一推开门,一股冷风就迎面扑来,“我还是把外套床上吧!”我说。

姐姐搬出凳子,我站了上去,把去年的对联和墙面上清理干净。开始贴新对联了!姐姐是总策划,我是个小兵,姐姐一会儿说低了,一会儿说高了,一会儿又说往左,一会儿又说往右。要是平时我可就不干了,可是现在不一样,这是贴对联,这里面包含着我们对新一年的希望,我老老实实的听着指挥。没多久,就把对联贴好了!来来来,快来看看吧:佳年好景随春到,福乐安康顺心来!怎么样很不错吧?对了还有横批:恭贺新禧。

看着红红的春联,妈妈满意的笑了。愿我们的生活像春联说的那样,也祝愿每一个人新年快乐!

贴对联作文 篇4

明天就是除夕了,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去姥姥家贴对联。

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在姥姥家准备香,蜡,元宝,黄表,馒头,鞭炮,对联,等,准备好了就要去东院贴对联。到了院里,我和舅舅,爸爸在撕旧的对联 ,撕完后,舅舅让我拿出三张福字,和三副对联,到楼上贴对联。爸爸扶对联,舅舅撕胶布,我拿着其它的对联。就这样我们从三楼贴到二楼,又从二楼贴到一楼。贴到一楼以后我的任务就比较轻松了,于是我就开始把院子里揭下来的旧对联捡到一起并且点燃了。看着院子里的熊熊大火,我很高兴的想:这样我不仅把旧对联处理了还可以和妹妹一起烤火。

可是还没烧完,我的任务又来了。妈妈要给神仙上供,所以我负责拿元宝和黄表,拿草甸,妹妹拿蜡,可是妈妈一直在夸妹妹,我有点生气了,干完后我就又去点火了。不一会儿就都收拾完了,我知道最后要放鞭炮了,于是我早早的就跑进了屋里,第一个炮声惊着了我,炮声噼噼啪啪的响了好一会儿,收了东西我先跑回姥姥家了。

明天就要过年了,过年后祝您万象更新!

贴对联作文 篇5

民谣说二十八贴花花,花花指的就是对联,过春节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里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

今天,我们家的人都忙的不可开交,爷爷奶奶收拾屋子,妈妈在为年货做准备,我和爸爸贴对联。我们来到大门口,爸爸首先要把去年的旧对联撕下来,把门擦干净。我把对联放在地上,把对联的四角都用长些的胶带粘上,然后再递给爸爸。爸爸一边贴对联一边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每年都要贴对联吗?”我回答道:“这个我知道,因为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怕火怕红色,还怕听到鞭炮声,所以每到春节,人们就贴对联放鞭炮,这样不但预示下一年的'平安吉祥,还可以赶走年这个怪物。”边说边干不一会儿,对联贴好了。爸爸夸赞我说“你说的不错,并且还是一个合格的小助手”。

家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希望,每家的对联也是不一样的,但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贴对联作文 篇6

大年三十下午,爷爷来到我们家,要爸爸回老家一起贴对联。我一听非要和他们一起去,爸爸和爷爷高兴地答应了。

我们到了白坡老家,爷爷取出买来的对联。我打开一看,“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这么精彩的对联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对爷爷说:“让我来给对联抹浆糊吧!”爷爷笑眯眯地说:“阳阳真长大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浆糊抹到对联背面,爷爷笑着说:“阳阳干的真像回事,比你爸爸叔叔都行!”我听了像喝了蜜一样甜。爸爸从我手里接过对联,把它递给站在高处的爷爷手里,爷爷认真地把对联贴好,并拿着一个小刷子轻轻的压了一遍,对联贴好了!就这样,我们三个人有说有笑地贴完了老家所有屋门上的对联,而且我还收集到了九幅非常好的对联!

我们放了一挂鞭,高高兴兴回家了。

贴对联作文 篇7

昨天我和爸爸一起贴对联,我首先给大家讲讲贴门神和贴门联的来历吧!

传说龙王和算命先生打赌明天不会下雨,结果接到了玉帝的指令要下雨,龙王却为了赌,不肯下雨,触犯天条,玉帝命令唐太宗手下的魏征去斩首龙王,龙王向唐太宗求情,不要斩掉它的脑袋,唐太宗答应了,于是到斩龙王的时候,唐太宗拖住魏征,哪知,他打了一会儿顿,魂魄就溜到天上斩掉了龙王的脑袋,夜里龙王在梦中抱怨唐太宗言而无信,第二天唐太宗就让秦琼、尉迟敬德守住大门,果然龙王没有来捣乱,唐太宗不忍心辛苦两位大将,于是就将他两的画像贴在了门上,一个手持钢鞭,一个手拿铁锏,此后贴门神就流传下来了。

春联,原名叫桃符,是为了驱凶避邪才贴在门上的。到了明代桃符才改叫春联,明太祖宣布每家每户都要贴上一幅“春联”,朱元璋亲自出门去查看老百姓有没有贴“春联”,他路过一户人家,看见没有“春联”,一问才得知这是一户阎猪的的人家,不识字,没法贴“春联”,朱元璋想了想,为那户人家提了一副“春联”,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样的“春联”,经明太祖提倡此后贴春联就成为了我们过年的习俗。

我和爸爸开始贴春联了,我帮爸爸拿着下联,他贴着上联,这副联叫“出入平安行好运”,“吉祥如意福满堂”。然后我又撕掉了家里其他门上的对联,贴上了崭新崭新的,看起来我们家现在真的是焕然一新啊!

大年农历28日是民间贴对联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爸爸让我帮他贴对联,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有一篇贴对联的作文,正好搜集这样的素材。

爸爸让我先把对联拿到客厅里,他端来了自己熬的浆糊。妈妈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爸爸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我一看这么好玩,就说:“妈妈,我来抹浆糊吧”妈妈说:“好啊!”我担心粘不牢,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爸爸拿起对联,浆糊不停地往下掉,对联也变得不听爸爸的话了,乱粘,有的地方还被扯烂了。贴出来的对联,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平整,很难看。妈妈说:“浆糊抹得太多了,只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在妈妈指点下,我没有涂太多的浆糊。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笤帚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扫开,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很快贴好了对联。

看着那张不平整的对联,我想: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

贴完对联后,我问爸爸对联是怎样形成的?

爸爸在电脑上搜到了对联的由来。又给我讲了一遍: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