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后反思(实用15篇)

来源:范文网 1.12W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课后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课后反思(实用15篇)

音乐课后反思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发明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由于民族音乐文化长期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所以,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多篇习惯的连续性,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就可以极大提高这种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情怀。

《音乐课程规范》指出:“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保守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这段表述,可以理解音乐新课程中对民族音乐的弘扬将具体地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保守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了解认识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和责任;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而民歌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并在人们一代一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时得到完善与发展的一门艺术,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典型代表。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发明永远都不会达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个人也非常喜欢中国的民歌,因为它们短小精悍,易于传唱、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所以,我选择了《茉莉花》这首中国民歌的杰出代表,尝试在音乐课堂中融入民族元素,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茉莉花》是一首流行于全国的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只成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深受外国人喜爱,因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学情上看,学生对《茉莉花》已相当熟悉,为了使《茉莉花》散发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课我不单单停留在这一首歌的教学上,而是以“茉莉花”为主题,增加了河北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以和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等内容。通过多篇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和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发明美。

2004年雅典奥运会落幕式上一个手提红灯笼的小女孩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唱响了〈茉莉花〉,那清新优美的曲调,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也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重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刹那,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情境导入肯定会吸引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首民歌,问题的设置引起了学生的考虑,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心理。接下来歌曲的学唱、感受也变得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旋律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不想在歌曲学唱上多花时间,而是挖掘歌曲的丰富内涵,通过歌曲处置,更好地表示歌曲,感受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音,什么调式,节奏是紧密的`还是宽松的,引导学生一边听辨一边考虑,找出民歌的相通点,一般都是五声调式。歌曲演唱时,学生的音色很美,只是最后一个音显得有点低,不利于声音的发挥,所以我做了小小的改动,把它提高八度,速度放慢,这样的处置更易于表达爱花、惜花,不忍将它摘下的情感。在反复吟唱中归纳江苏民歌的特点——优美柔和、细腻委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歌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色彩。江苏人细腻委婉地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东北人却是豪爽热情的,他们毫不遮掩对茉莉花的喜爱,体现在他们的歌曲里,显得风趣幽默。河北人的刚直爽朗,也带给茉莉花不同的感觉。引导学生听辨这三首极具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强烈的听觉反差,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民歌和那里的人民是离不开的。通过听辨、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经过比较学生发现三首《茉莉花》,节奏有的宽松,有的紧密,情绪有的清新优美、有的豪爽热情、有的刚直爽朗,特别是东北版的,衬词和拖腔的加入,更增添了几分风趣和幽默。而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五声ZHI调式,同样表达了对茉莉花的喜爱。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将听赏不只仅停留在外表,而去挖掘它们的内涵和联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首《茉莉花》早在一百多年前,唱响了全世界。歌剧《图兰朵》或许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但有了《茉莉花》旋律的注入,它离我们又那么近。选取其中的几秒钟,引导学生听辨用了那个版本的《茉莉花》,让他们有目的的听赏,增强民族自豪感。最后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带给学生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呼唤他们情感的共鸣。最后的宣泄——完整演唱《茉莉花》时,学生果然比之前唱得更好。

音乐课后反思2

本次音乐活动——《小老鼠和大懒猫》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活动中结合故事、课件、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的变化。孩子在扮演小老鼠走路的时候,能分辨出音乐的轻重,根据轻重声音,他们一步一步有节奏地走,也给这个音乐很好的表现出来。通过本次的欣赏活动初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惊愕交响曲》中的“惊愕”,我可以在刚开始引出的时候,铺垫词语“惊愕”;虽说有图谱的出示帮助幼儿理解整段音乐的结构,但是总体来说图谱的利用还是不够,可以与音乐配合;吃饼干的环节可以省略,用动作代替;在胸饰的摆放方面也需要我再仔细考虑,我是不是可以事先在教室里贴好或者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来撕取,这样一来也减少了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兴趣也很浓,我可以在以后的艺术教学中,多多开展此类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课后反思3

在这次艺术共同体活动中我上了一节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在接到这个歌唱教学的任务时,首先思考:我怎么样让孩子喜欢去唱歌,能从中体会到唱歌的快乐,能够粗浅的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我又怎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比较流畅,而没有刻意教授的痕迹?所以以此为前提,将活动的设计分为了三个部分:导入、展开、结束。

在导入部分,通过冬天的歌曲《听》作为发声练习的曲目,自然引出本堂课,在前面的创编小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这个环节,既符合活动的目标,又让孩子能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通过碰钟很简单的区分了乐句,也发挥了想象,变幻了不同的动作,但是在这个环节原先是两段自由飞舞,但是一时疏忽少听了一段音乐。

在展开部分,孩子学唱歌的这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我设计了从“?”入手,出示简单的图谱,一步步的深入,这也是一个理解歌曲,分部教学的一个过程。接下来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对唱,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分组唱、创编动作演唱等等让孩子很有兴趣的学唱歌曲。有了小雪花的基础,小雨滴就比较容易进入。

最后结束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这次的上课,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有哪方面的不足,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掩盖的。虽然歌唱并不是我的特长,但是课堂是发展孩子能力的场所,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们来听你上课,不是来听你唱歌的,而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学的,孩子又是如何在活动中能力发展了,而且还很快乐。在专家老师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虽然对于修改的结果底气不足,但是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愿意去大胆的去尝试,哪怕失败也无所谓。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感谢它!

上本次活动前,我有点担心,因为这是一节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个活动,他们是最喜欢打打闹闹,学什么功夫不功夫的,我担心在课上孩子们会打闹成一片,我会疲于管课堂纪律,所以在课前是做足了功夫,怕我的功夫不到位,而让孩子们学得不到位。

1.反复听音乐。

这个音乐节选自屠洪刚的《中国功夫》,不过作了很多的修改,音乐的节奏有快慢和一段唱歌、一段念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歌词和歌曲的长度,歌词少了,歌曲也就短了,较难的部分都修改过了,很适合孩子的学习。我之前也是对这首歌的歌词不太熟悉,因为磁带上的歌曲变了以后,我就反复听歌曲,分出间奏和幼儿表演的部分,这样我就能在课堂上提醒孩子们哪里做什么动作,再让幼儿来分辨。

2.降低动作难度。

我看了书本上的动作以后,我决定自己改动作,并去掉变换动作的环节,因为我觉得孩子们第一次练习,不需要那么多的内容,只要孩子先掌握这些内容,换动作可以到下午的音乐游戏中进行。我自己改编了几个动作,反复做了几遍后,能跟上音乐节奏完整的一套下来很顺手,就决定这样教。

3.变换上课的角色。

刚开始看碟片的时候,孩子们是目不转睛,等到了我练习的时候,就有好动的孩子要跳出来了,我一看,不行,马上改变上课思路,我就说成自己是师傅,我要选功夫练得到家的.孩子做我的徒弟,孩子们看我演习一套动作很有架势后,听我口气还严肃,所以好动的孩子立马就收住了,个别还在动的,我就马上表扬几个能干的孩子,告诉大家我决定收谁做徒弟,这下一来,所有的孩子都打足了精神,连几个嗲嗲的女生也开始了她们的花拳绣腿,音乐一放,还真有少林寺的味道,我心中暗喜。

4.时间把握恰到好处。

时间把握不准一直是我上课的一大弱点,这次的课堂正好把握准了,回顾一下,还真的是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和课中的灵活机智让自己体验了一回成功。

结合这堂课,我反思本周的其他活动,上的比较失败是健康活动,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到位,上随堂课也要像公开课那么精心准备,下足功夫,就能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能保证让孩子在每堂课上获得一定的信息量。这是我要督促自己去实行的。

音乐课后反思4

上周,我在大班执教了一次音乐活动《北京的金山上》。《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藏族民歌,歌曲还有浓浓的藏族舞元素,可以让幼儿在欣赏了解藏族文化的同时,学会藏舞的基本舞步。

本次音乐课《北京的金山上》是为了让幼儿对藏族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学习藏舞的基本舞步同时感受乐曲表达藏族人民对毛主席,对祖国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活动开始,我将课前搜集来的穿着藏族服饰的人和藏族人民献哈达的图片播放给幼儿看,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民族的人,他们藏族服饰的特点是什么,经过我的引导,幼儿普遍发现藏族服饰的袖子是很长的,他们穿的裙子都是五彩的。在问到幼儿藏族人民通常送给别人的礼物是什么时,幼儿都回答不出来,有些孩子讲长长的,白白的围巾,我顺势问下去,那这些长长得白白的围巾叫什么呢?最后,我告诉幼儿这个叫“哈达”,并请幼儿学习歌中最后一句“巴扎黑”献哈达的动作。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如果在其中结合生活经验请幼儿把自己所知道的藏族舞舞步跳给大家看看,可能会对后面活动的展开,奠定更好地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首先将歌曲播放一遍,让幼儿欣赏,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在听得过程中,有个别幼儿对这首歌已经熟悉,还有个别幼儿已经听着音乐在开始跳舞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及时的制止,导致在欣赏完歌曲后,回答这首歌唱了些什么内容时,好多都回答不上来,个别幼儿从头至尾,只听到最后一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反思自己应该在组织欣赏的过程中,请幼儿坐在位子上仔细倾听,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欣赏环境,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组织幼儿一起学习《北京的金山上》的藏舞,我重点训练了弹簧步和甩袖,一开始幼儿的兴趣很高涨,非常认真地跟着音乐跟我学,但跳过几遍后,我发现有些幼儿开始开小差,开始胡闹了,我即便有上前制止,但效果并不明显。课后,我反思在幼儿失去兴趣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再度挑起他们的兴趣呢?我想,当时如果我在一旁对跳的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请他去西藏做客,跳给藏族的人民看,可能会再次挑起幼儿的兴趣。

最后一个环节原本是想把歌词的大意讲给幼儿听,让他们带着感情去跳这个舞蹈的,但是到最后发现,大家都沉浸在跳舞的兴奋中,根本听不进我传授的情感,我应该把这一环节提到一开始的欣赏歌曲中,在他们欣赏完歌曲后,让幼儿谈谈这首歌曲表达的什么情感,效果可能会更好。

《北京的金山上》这节课在执教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反思,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实践,我会有新的突破。

音乐课后反思5

昨天,我们带领小班的孩子们进行了一趟音乐游戏的课程,这次课程的主题是小老鼠吃米,其中主要的人物是小老鼠和小猫,我们都知道,《小老鼠吃米》这首歌曲是音乐游戏,非常滑稽和好玩。在活动中,孩子们都会唱歌曲,但是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复习歌曲时,我采用了幼儿唱,老师绘画的方法进行,从而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唱到了谁,有什么特点,由于是小班的幼儿,孩子们对小老鼠的特征说的不是很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充分的去说,结合图片让幼儿去说出老鼠的特征和引导幼儿去模仿小老鼠走路。

活动一开始的时候我引导孩子们先学习并大胆创编小老鼠的基本动作,引导孩子们大胆表现、大胆回答。接着就是一起理解学习歌曲的内容,孩子们在并游戏边学习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基本内容。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分批扮演小老鼠和小花猫来进行抢凳子的游戏,孩子们兴趣很高。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孩子们在游戏中兴趣还是十分的高涨的,但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由于幼儿第一次接触角色游戏,再加上扮老猫的老师的动作幅度小,所以孩子们没有感觉到角色游戏的快乐,孩子们也没有进行尝试,这是这节游戏不出彩的一个方面;想象孩子们会更加喜欢这个音乐游戏,也可以使整个游戏更加有乐趣。

反思:通过活动我知道了音乐游戏多种多样,有纯粹在歌声中活动的.,还有纯粹在乐曲声中活动的,有些是有情节、有角色的音乐游戏,内容繁简不一,然而小班幼儿年龄小,一切从兴趣出发。兴趣能诱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外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音乐游戏时与同伴交流情感,孩子们在这种耳鬓厮磨的互动中还可以建立信任、了解和友谊,形成一个相互学习、开放的学习环境, 因此音乐游戏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

小猫和小老鼠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两个动物形象,幼儿很喜欢,尤其是出现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孩子们更是对小老鼠的聪明、可爱形象喜欢的不得了,因此我选了这个音乐游戏《小老鼠吃米》,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极高的兴趣,掌握游戏。

音乐课后反思6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也非常强调学科渗透。同时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在努力探索如何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在这种背景下,我在“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中承担了这节语文网络教学的实践任务。在设计学习思路时,我就和同组其他老师讨论,极力避免了以往网络课教学课中只是让学生借助网络学会收集信息的状况。于是上述这些也成为我备课的出发点,即努力做到:上一节借助于网络的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首先,在和计算机老师商量备课时,我们就达成一致的意见,不能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制做网页课件上,而是要放在认真备课上。所以我们选择了借用博客服务平台,生成了简单易操作的交流平台,用栾富海老师的话说;这是用零技术的平台做了最有实效的事。事实证明这样的平台朴素美观而又方便师生共同交流。

其次,借助于网络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强大的交互性功能。它首先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进行师生交流。例如:我们平时上课前也要求学生预习,写成预习笔记。但这只限于单个的学生与老师交流,学生往往应付了事,没有积极性。而利用网络却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之间,每一个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在布置回家预习时,大部分学生当晚在家能很认真地完成预习,并将其成果发布在相应的'交流平台上。到上课前为止,同学们一共在预习成果区域栏内发布成果118条,学生们详细搜集了本课的疑难字词,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图片等等。课前质疑公布区一共有65条,学生们从语言、课文内容、写作特色等角度提出自己的疑惑。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随时分享别人的成果,也可以思考解答别人伯疑问。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能对其他同学的疑问进行分析、筛选、整合。这要是在平常的课堂上难度是很大的,也是很难操作的,因为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知道其他同学的疑问,而在网络课堂上这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因为学生可以在质疑区很方便地浏览到所有同学的疑问。所以师生都可以将精力放在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上了,这既节约了大量时间,又使课堂含量大大增加。

这样的优点也体现在课堂现场阅读交流环节中。当同学们整合讨论出本课的研究问题后,老师当场将问题发布在文本阅读交流区,在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之后,将自己的观点简洁地回复在问题之后,老师可根据情况请同学进一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没有发言的同学的观点也能被其他人所了解。当然,如果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有分歧的,也可以当场交流讨论。这就使同学的思维始终保持在兴奋状态,有利于对文本作深入地理解与思考。

当然,在聆听作品区更是体现这种优越性了,在以往的课堂上如要欣赏作品,那只能听老师的,老师放什么我们听什么,而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熟悉程度、感觉来自由选择聆听,有利于他们在听时的感受和理解。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效果要远远好于由教师掌握的单一的聆听过程。

音乐课后反思7

《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是一首旋律比较欢快、柔美又略带伤感的歌曲。歌曲的歌词对于大班的孩子的来说比较浅显易懂。其实孩子们对妈妈的爱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但很少有孩子会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进行本次活动的时候恰巧正碰上母亲节,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对幼儿进行母亲节的节日教育。

基于对本次活动的分析和班级幼儿的年龄段特点的分析,把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理解歌曲内容,了解两段歌词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表演中初步学唱歌。2。感受歌曲柔美和略带感伤的情绪。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关爱之情。在活动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在活动前制作了很多的头饰和场景,为了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和享受这种过程。在活动的导入中,教师以提问引出,让孩子们来说一说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平常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引导幼儿在边回忆的过程边大胆讲述,慢慢引出小乌鸦也很爱妈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乌鸦怎样表达它对妈妈的爱。这样让孩子一起来听听,他们会很用心地去听和感受小乌鸦的`那种情感。这比教师的直接导入要好得多。在学唱环节教师都是以边听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为解决目标1做准备。在学唱歌曲的时候我们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学唱时也不是很枯燥。还结合很动感的ppt,让孩子们感受到小乌鸦对乌鸦妈妈的关爱之情,从而引发自己爱妈妈的情感。在最后一个环节其实是本次活动的高潮,让孩子们在学唱的基础上借助各种场景和道具进行表演。孩子们其实是天生的表演家,他们会根据场景和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但是需要教师的提升和引导。在表演时教师先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我们可以怎么表演,引导他们自主分配角色轮流表演。不过教师在幼儿表演结束后可以提一些要求,这样一来他们就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比如说表情、动作方面等等)。

在活动中虽说在各个环节比较清晰,环节流畅,孩子们兴趣浓厚。但也存在一些的问题,不如说可以把这些头饰和场景可以放在表演区,让孩子们可以去尝试表演。在延伸活动时可以多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也可以以多种形式表达)。

音乐课后反思8

幼儿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音乐游戏正是满足了小班年龄段孩子的这种学习特点。小班音乐活动《找小猫》这个活动中可以充分体现良好的师幼互动。虽然它只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但是它有值得深入挖掘的教育价值:首先猫是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幼儿喜欢它,爱模仿,通过游戏幼儿知道猫轻声走路;让幼儿有大胆表达表现的机会,最后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与老师平等的关系,体会浓浓的亲情。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

活动是以孩子们熟悉又喜爱的的小猫为载体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活动开始以学习小猫走路,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接下来是学唱歌曲《找小猫》,然后通过问题,学习歌曲,初步了解小猫和老猫在游戏中要怎么做;最后就开始玩游戏啦,让孩子在游戏中验小猫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个人认为上得比较成功,孩子与我的配合默契,孩子都非常投入地参与游戏,老师和孩子的距离非常的近,达到了所设的教学目标,增进老师、同伴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我自始至终是以猫妈妈的身份进入游戏的,教态亲切自然,语速较慢,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倾听。在游戏过程中,我也考虑地比较周全,怕孩子出现安全问题,及时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比如要小心头,不要碰到桌角等,保证了孩子们活动中的安全。在游戏的环节设计上,还注重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刚开始玩捉迷藏游戏时,我请孩子藏在椅背后面,当孩子熟悉了歌曲及游戏规则后,就可以请幼儿选择安全的地方进行捉迷藏,孩子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效果好多了。

还有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如:

1、第二环节,学会唱歌曲后要边表演边唱歌,这里孩子们没有真正地大胆地去表演,没有投入进去。

2、在分唱小猫与老猫的角色时,孩子没有表现出小猫与妈妈做游戏的快乐,猫妈妈的表演也没有出来,整个复习的环节没有达到好的效果。

3、之后在游戏环节里面,没有充分起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没有体验到在游戏中应该有的乐趣。

4、在最后一遍游戏时,请孩子来当猫妈妈,这里也没有充分让幼儿清楚当猫妈妈的角色应该怎么样做。在结束环节里面太仓促,没有交代清楚游戏之后应该怎么样做。

音乐课后反思9

上课已过去许久,而这两天的工作学习却让我依然沉浸在上课的过程中无法自拔。

三月上旬,教研员给我了一个任务,完成全区公开课,要求内容、课题自定,也正是因为这个自定,让我犹豫不决,难上加难,琢磨了许久,才定下这个课题《电影音乐》,接下来我就本节课的个人体会和想法与改进记录下来,以便以后更好的总结和学习。

一、导入环节:“小而精”

很多年轻的教师(也包括我自己)会把音乐课导入环节,在备课之时,作为一个重点,亮点来完成。本堂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最初的想法,用陶笛吹奏《雪绒花》,播放《音乐之声》中的主题音乐导入,提高吸引学生的音乐兴趣,再来介绍奥斯卡电影。而后在试教上课过程中,发现了众多问题,时间不够,过于繁琐,新颖但不实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后经过几次整改之后,最终以《哆来咪》为导入,直接介绍电影音乐分类中的一首形式“插曲”,这种导入准备的直入人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授课过程:“小而准”学会整理、归类

本堂课在电影音乐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杂而多,如果没有很好的.归类,整合内容,是无法清晰,清楚完成本课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欣赏还是唱歌课,都需要采用三维思考教学模式,把所有的问题设计连贯起来,用二条线索和思路在其中,这样备课上课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免走弯路。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也极为讲究,有效问题与无效问题区别在于,问题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为上课的内容做一个很好的铺垫,而无效问题的设置非但没有效果,并且会把自己也套在其中。因而问题的设计的有效性,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问题,其次,还有比如语言逻辑,思路清晰等等,都是我本堂课出现的一些细小的问题。

最终归纳几点:

1、思路清晰

2、语言简朴,无需过多无效的语言。

3、问题、知识点二条线路时刻贯穿于其中

4、逻辑、归纳的能力提高

5、针对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出来之时,老师就需要采用引导,更多是如选择题式等等。

音乐课后反思10

我在教学《梁山伯与祝英台》这节课时,对学生 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学生为初中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2、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对民族音乐较为排斥,认为听不动。3、学生大都接触过《梁祝》的音乐,而且对其中《化蝶》一段较为熟悉。因此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整节课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

除了对学生分析外,我重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把重点放在欣赏过程中,其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运用分段欣赏与讲解相结合,了解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各段的音乐表现力与元素。能使学生理解作品中不同乐器的特有音色所代表的不同人物,对各种乐器有所认知,并能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能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用动人的音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通过设计提问使学生了解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

由于,欣赏内容较多,学生活动较少,大部分时间都为旋律欣赏和教师 讲解。应多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环形面积教学反思环保作文教学反思

音乐课后反思11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我以《音乐课程标准》指导理念,以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趣导课,让学生通过反复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多种音乐活动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来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感受及表现能力。根据这一单元主题“童话世界”,我选择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做引线,配上精美的课件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诱导、感受、创想、体验来全面的欣赏乐曲。

首先,我以舞会的形式来把学生引入课堂,让他们各自穿上自己准备的礼服,来参加“童话王国”里齐格费里德王子的成年大典,当音乐一响,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的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跳起舞来;紧接着我马上转入齐格费里德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孩子们个个听得入了神,这正是我所预料的效果,为后面欣赏理解乐曲做铺垫。

其次,为了让孩子们思维想象的空间更自由、更广阔,在叙述完故事之后,我就以考考小朋友为由,播放乐曲《四小天鹅舞曲》,让他们在不了解乐曲的情况下,初听乐曲,边听边想:这段乐曲表现的是故事中哪一部分的情境?不表现的是什么样情绪?果真,孩子们的想法多多,各有不同,有的会感觉到音乐比较低沉、恐怖,象是表现魔鬼来抓公主的`情景;有的觉得是公主和王子最后战胜魔鬼,在一起结婚的高兴情景;还有的会想到是天鹅在水上游动,表现高兴的心情的等等……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然后在让他们复听一遍时,跟着乐曲把自己所想的用动作表现出来,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以提升到表现能力上来。

随后,在欣赏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反复聆听、感受、体验的同时,还适当的渗透有关芭蕾舞的基本知识和舞剧《天鹅湖》的简单了解,而这些都由他们尽量去说,通过个别回答、同坐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表现欲望。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观赏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四小天鹅”的片段,让他们通过观赏,又更进一步的全面感受芭蕾舞的魅力,从而激起他们对乐曲的喜爱、对芭蕾舞的兴趣,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佩服的眼光在仔细观赏,有些都忍不住要在坐位上学了起来。抓住他们的这种激情,我又以提问的方法,来检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结果,孩子们都能说出“四小天鹅”是怎样舞蹈的!最后,我就让他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来学习模仿“四小天鹅”的舞蹈,让他们通过对乐曲了解感受,到对芭蕾舞剧《天鹅湖》的认识,再到自己进行“四小天鹅”的表演,使其对音乐得到全面的感受、体验。虽然孩子们跳得并不象,但他们都很高兴的去想去表演,我要的就是他们这种了解、体验音乐过程,同时获得愉悦的心情就可以了,结果并不重要。

音乐课后反思12

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笔者发现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良好心境所起的作用,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心境是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l.什么是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情。它一经产生,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生活都染上某种感情色彩。教师怀着平静、愉快的心境与学生相处,不仅学生受益,而且也给教师本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特有的幸福感。

2.良好的心境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头脑清晰,求知欲旺盛,因而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并带来愉快的'人际氛围;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且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寡欢的状态,因而常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3.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性

既然教师职业要求我们提高心境,那么我们就要重视良好心境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因为我们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将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引起注意。

音乐课后反思13

在这个音乐教学活动中,本次活动以小熊一个人很孤单,要找好朋友,为一个主线,后来找到鼹鼠角色贯穿整个活动,宝宝们情绪很高,都能听音乐做生活模仿动作,使课堂有趣而又生动,使幼儿真正的玩中学,学中玩。

我将这个活动设计为音乐游戏活动,小班的孩子在活动中让他们唱了以后就忘了做游戏,做游戏了又忘了唱,所以我就在网上下载了“碰一碰”的音乐,并自己拼接了有趣的碰撞声,这种音乐比较能刺激幼儿的神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游戏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能在音乐声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要求幼儿能边唱歌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在小熊找朋友示范后、老师找朋友示范后,再通过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示范,这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都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游戏。使孩子体会到了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动作,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耍”“碰触”的热情,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特别希望能找到老师去碰一碰,所以当执教者提示孩子们找一个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围到老师身边,显得很兴奋,所以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能够真正做到师幼的有效互动。活动在高潮中结束,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特别快乐。本次活动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的,采取了边唱边与幼儿一起玩的形式,这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和动作。此外,在活动中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碰一碰”的热情,也给幼儿与幼儿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不足的一点:

1.幼儿在创编的过程中不够大胆,教师引导的不够。导致还有很多身体能和同伴互碰的地方没有找到。这个在课前也可以和幼儿一起认识一下身体的部位。

2.孩子们活动是带领他们在教师围好的大圆圈上的,为了更好地组织孩子我让他们坐在圈圈上,但是音乐游戏“碰一碰”碰的时候需要小朋友们站起来,导致让孩子们学做动作时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来,设计的不是很好。

音乐课后反思14

很高兴参加镇江市幼教“艺术教研协作发展共同体”

教师歌唱教学赛课活动,感谢组织者给爱好音乐教学的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感谢评委老师给予详细点评,让老师在日后教学过程中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感谢丹徒新城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的付出。

此次赛课活动倡导“以基础课程为着落点,注重歌唱教学的学科特点、促教师内涵发展”的理念,我在大班的综合活动丛书中选择了歌唱活动《绿色的家》,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反复的演唱这首歌曲,从大的框架上歌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歌和副歌部分。歌曲中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活泼、轻快,同时歌曲中有两句话还用了二度模进的写法,主歌歌词中述说了大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关系,副歌分为两句话,在轻快的沙沙沙声中体会两句不同的旋律走向。通过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我的教学目标定了三点:

1、学习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

2、尝试仿编歌曲。

3、体会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首先是通过《快乐的小鸟》教师扮演鸟妈妈带领幼儿进入歌曲的情景,鸟妈妈给鸟宝宝唱歌,引来小树叶和我们做游戏导入活动,紧接着就是将歌曲的副歌部分进行前置,提到前面来进行教学,将副歌部分是附点节奏和旋律的音高做为了教学重点,节奏部分通过趣味的图片,让孩子们念准节奏。并且用手势正确的拍打附点节奏。音高部分,通过范唱,指挥手势让孩子们看到,听到音高的走向,并跟老师指挥模唱准音高,我的范唱应该是非常好的,所以幼儿能用轻快地声音学唱沙沙沙、沙沙沙……没有出现喊叫现象。

第二部分就是教师示范唱主歌,请幼儿仔细听,并且请他们回答歌词内容,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教学出示图片,让幼儿熟悉歌曲的内容,在幼儿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感知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关系,体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唱歌曲中采用了轮唱(教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齐唱、分角色演唱等演唱方法,让幼儿多次去演唱歌曲。最后一部分就是让幼儿进行歌曲的创编,教师给幼儿准备了很多图片,尝试幼儿能根据图片创编歌词。

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小朋友们的配合都很不错,能够很迅速的掌握歌曲的内容,教师在本次课中,请幼儿表演唱时,没有去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让他们能用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去各种各样形状的大树和小鸟,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但是我也很困惑,就是表演唱中如何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能表现自己也能很好的歌唱,因为发现有绝大多数孩子表演就忘记歌唱了,还是就直接让他们表演,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还有创编环节,我给他们提供了三张图片,创编了三次,所占课堂时间过多,当时在设计课的时候是考虑到是大班的歌唱活动,而且这首歌曲比较短小,通过创编可以让孩子知道,原来换成别的歌词也能演唱,还有通过更多的图片和创编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生态和谐。可能内容有点偏多,其实公开课,不一定要考虑到很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小朋友的。

艺术活动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我们要在活动过程中有想法、有教法,利用最适合、孩子们最能够接受的方法达成目标!

音乐课后反思15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目标有三方面一是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用轻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地歌曲表演。二是认知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小提琴、吉他、圆号三件乐器。三是情感目标:通过当一名小音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我以《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及创编能力。教学环节分为初听歌曲、模唱曲调、学唱歌词、表现歌曲、创编歌曲五个环节。让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的由接受歌曲,到掌握歌曲,再到自由拓展歌曲,很好的理解歌曲情感,表现歌曲内容。

下面我再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情况给大家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我按教材要求,让孩子们用摸唱的方法学唱歌曲。通过默唱、轻唱、自由唱、有感情唱等循序渐进的步骤,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学生才是在这一堂课的主人。因此不管是歌曲动作的设计,自编歌词,都是学生自然生成的自我尝试和探究欲望,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即巩固了本课的节奏内容,拓展了学习,又感悟到了音乐迷人之目的。

最后的音乐活动是我设计的本课高潮。我通过复习、转换音乐表演等形式来创编动作,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经过自己创编、同桌间交流、自由表演、上台展示等步骤,孩子们各显神通,都能创编出自己喜欢的动作,不但自己跳的很投入,也能和小伙伴们配合默契。通过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等评价手段,他们更喜欢、更有信心表现自己。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一直努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放松的、活跃的心里状态,因此整堂课中,充分体现出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我认为不够好的地方是:在课堂中,难点出现在一些节奏方面,这是我意料之中的。我精心设计了通过听、说、唱、想等多项活动来熟悉歌曲,解决难点。我想通过第一环节学唱曲调中进行解决第三乐句的难点,效果不是很好,我的解释分析也略显枯燥了些,使课堂气氛冷了下来;一字多音的乐句,处理最不好,范唱有一些欠缺,尽管我进行了多次范唱,但效果不太明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