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卷语文考纲解读

来源:范文网 1W
2017年全国卷语文考纲解读

今日(10月14日)上午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新闻发布会,我在会上围绕语文考纲做了简要的发言。如下:

2017年全国卷语文考纲解读

2017年的语文考纲做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是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将有利于提升高考语文试卷命制的质量,更好地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同时也有积极的导向性,将发挥高考“指挥棒”正面的“指挥”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比如,以往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有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模块,要求考生二选一。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因此,历年高考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甚至基本放弃这方面的学习。而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所以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的二选一形式,改为都是必考,意义重大。这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全面的考查,也将对一线教学中存在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

再如,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也是必要的。这将促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如何结合作品的阅读去命题,而不是简单的考名词概念的记忆,也是一个难点。

另外,语文加大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也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为何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拘泥于精讲、讲读和反复训练。直接的结果是学生对训练和考试更加熟悉,却未必培养起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读书太少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如果高考能适当增加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

2017年全国卷语文考纲解读

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里有了详细说明。对于考生来说,最重要也是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考试内容的调整。据了解,9门学科,除了英语、政治考试内容不变,其他7门学科的考试内容都有所调整。

主要修订内容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完善考核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调整考试内容。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比如,语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呼应中学教学的意见;数学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语文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解读:更注重对阅读能力的考察

“从修订内容看,语文主要有两大块变化,一是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一个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成必考。”省实验中学语文老师张定勇说,修订后将更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

据省实验中学教师崔矿山介绍,文学类阅读文本,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我们河南用的考卷考察的以小说居多,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等,考察的以传记为主。

这两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时,学生可根据考题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如今,这两类文本阅读成为必考后,备考时学生要两者兼顾,不留盲点。

“以往,文本阅读的分值是25分,变成必考后,如果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阅读同时出现在考卷中,要么分值会下降,要么总分增加。还有一种可能是,虽然变成必考,高考时仍随机考一种。另外,文本阅读的阅读量很大,如果在其他题目不变的情况下,同时考这两种文本阅读,考试时间要增加,否则考生时间会不够用。”张定勇和崔矿山老师都表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变成必考后会怎么考,现在只是猜测。

“现在公布的只是修订内容,根据往年经验,具体的考试大纲到1月份才会出来,到时会明确分值、考试时间等细节。”张定勇表示。

不过,无论以什么形式考,这次大纲修订都是在提醒老师和考生注意,根据调整做好备考。

汉语

1.考试科目名称由“汉语文”更改为“汉语”。

2.新增“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考核目标是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并结合汉语的学科特点,确定了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

3.调整试卷结构、强化能力立意。调整I、II卷分值比例,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并根据考生群体的特点增加对读、写能力进行考查的试题。阅读材料由一篇调整为两篇,文体覆盖更全面。

4.优化考试内容。增加了对文言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考查的试题。

2017年全国卷语文考纲解读

重视变化,针对性查缺补漏

一、全国卷与山东卷对比分析:

试卷结构方面:

全国卷:第Ⅰ卷为阅读题,第Ⅱ卷为表达题。

山东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主观题。包括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表达题、论述题和写作题。

具体题型方面:

就语言文字运用方面来说,近几年全国卷没有字音、字形和近义词辨析的题目设置,只是进行成语和病句的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必考,常考查句子排序题,其他题型每年都在变化,这一点跟山东卷一样。

古代诗文阅读都包括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总体分值一样,共30分。只是全国卷文言文不考虚词,诗歌鉴赏每个题分值加大。2017年,古诗文阅读增加了“了解并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名句名篇默写是一样的,但在推荐篇目上要比山东卷考试范围小。

论述类文本、作文的考查和分值一样,分别是9分和60分。

2016年以及之前年份,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方面,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二选一,这跟2014年之前的山东卷题型一致(自2014年后,山东不再选作)。 2017年,全国卷也将成为选考,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二选一。这一点,对于山东考生来说,不算是变化。但是具体题型,全国卷沿用25分,4道小题,并且有双选类,而山东卷4主观小题,赋分18分。从答题难度上来说,全国卷难度略大。

综观整个试卷,考查内容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试卷结构有了较大变化,但是备考却不需要有太大的调整。当然,还可以对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等题目放低要求,同时名句名篇备考负担减小。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备考现代文阅读方面考生不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和喜好来进行选择,而是需要将两类文章都作好充分的复习。所以总体上来说,全国卷相对山东卷而言,难度相当。广大考生大可不必担心这种题型的变化,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语文无论怎样考,都不外乎阅读、写作和语言文字运用,而且越来越重视阅读和写作。

二、应对策略: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仍然采用山东卷。已有明确文件说明,山东将于2018年起,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知己知彼,才有胜算。2017年是山东卷向全国卷过渡的最后一年,分析全国卷的特点以及其与山东卷的命题区别十分必要,只有熟谙其中的规律,才能使山东考生轻松备考,积极应考。同时对于现在高二的同学们来说,及早认识全国卷命题和考查方式,调整学习思路,提前储备相关知识,也非常有必要。

1.新修订文件中提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在语文学科新增:“古代文化常识”考点。需要考生在备考阶段,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识。

2.关于全国卷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变化,原来全国卷试题中有文学类和实用类两篇2000字左右的文本阅读,考生在作答时,任选其一。在修改之后,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并不是意味着考卷中出现两篇文章让考生必做,这也是最近对该修定方案的最大误读。今后的全国卷在总分值不提高的情况下,还会是一篇现代文阅读,由命题人选择出哪一类型,也就是说选择权由考生变成了命题人,对考生来说,两种类型全是必考内容,所以考生需要将两种文本阅读都复习到位。由于山东卷从2014年,就由“2选1”选作,变为命题上的选考,所以这一变化,对山东考生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

3.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更加突出学科素养,注重考查考生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4.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整合处理的能力。全国卷开篇第一题就是1200字左右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材多为较冷门的社会科学文化领域,需要考生快速阅读,去粗取精,拨开迷雾,寻找真知。

三、备考建议:

1.考生要认真阅读理解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的变化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大智微数据分析总结一轮复习中自己的薄弱部分,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2.注重基础,强调积累。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是高考复习和高考得分的根本。语文学习一定要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抓紧抓牢,不仅要有语言基础知识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也要有语言输出,即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写作;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怎么用,要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结合大智学科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重点知识、主干内容是高考试题立意的一条明线。在知识的建立和运用中突出系统性、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科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重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结合阅卷标准和评分细则培养考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答题时应有清晰的答题思路和规范的术语表达,培养考生科学、规范的书写。

5.重视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知识的梳理。考生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和熟悉命题思路着手备考。 2014年山东卷语文已经考过“春联”的相关知识,这就是一个明确提醒。而近几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第2小题,开始考查古代有关于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等相关知识,而新考试说明修订明确加入相关内容,应当在教学和复习中加大复习比重。

6.做好教材梳理,巩固古代诗文知识。要回归课本,做好文言知识积累,对于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要结合习题归纳强调;名篇名句要通晓其意,理解背诵,强化默写,在议论复习中整理出错频率较高的字。

7.加强作文训练,突破重难点。应重点加强审题训练,立意要力求深刻,见解要力求新颖;要积累新鲜素材,运用要灵活;语言要讲求修辞,凸显文采;还应强调文章的合理布局,注意细节,如段落字数、书写标点等。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当引起重视,留心生活社会热点,勤加练习,注意新型文章结构和构思方法,做到随机应变。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