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后记

来源:范文网 2.65W

在进行关于猴王出世的教学之后需要写好相关的内容,那么关于猴王出世的教学后记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猴王出世教学后记

  猴王出世教学后记【1】

《猴王出世》一课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很多学生虽未读过《西游记》但是通过电视剧、动画片对《西游记》中的故事甚为熟知。课前我预料到学生们可能对这篇课文不感兴趣,搜集了一些关于《西游记》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等方面的资料,目的是想通过辅助材料激起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果然不出所料,学生们对课文不感兴趣,加之本课是一篇古代的白话文,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读起来有些拗口。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多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言回答“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学生回答后,考虑到只有几个孩子得到锻炼,我就让全班同学运用、组合文中的语言将这个问题的答案写出来,将文中的语言积淀转化为学生的语感。

从学生上交的答案看,有的学生能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只摘取文中几个句子拼凑在一起。我在总结时,读了一些写得较好的答案,提倡同学们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问题,告诉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有时只要结合文中的一些词句来回答就可以。

这节课失败之处是没能激起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学生不熟悉古代白话文,理解起来有些吃力,还有时间不充分,没有精心地备课。因此,我决定抽取一定的时间指派学生读《西游记》中的片段,师生共同点评、欣赏,写读书笔记,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

  猴王出世教学后记【2】

在镇中心校举行的联校听课活动中,我选讲了这篇课文,在于学生们喜欢文中人物孙悟空,可以在孩子们的愉快心情中展开教学。

设计教学时,我的构思是这样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先播放《西游记》中的精彩画面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很多学生都说喜欢孙悟空,从而引出课题《猴王出世》。我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设计了学法指导,继续贯彻先疑后读,边读边想,课外延伸的原则。这一方面的构想是较成功的。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精练优美,节奏感强。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我重点在于让学生充分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在朗读中体会古代的白话文的语言特征。还有,句段赏读,让学生一边读,读出语气,感悟美猴王的顽皮、活泼、勇敢、个性。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我没有点拨学生说一说:石猴美猴王。没让学生感受这称呼中微妙区别,并说说美猴王美在哪,学生也没深入体会到:勇敢无畏,也是一种美。学生朗读课文发音错误没及时纠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放不开;没有板书设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自己!

  猴王出世教学后记【3】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本组文章的教学重点。而《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 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以“这只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结合本组的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组织学生演演猴王出世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在整个教学中,我认为有三处亮点:

  一、注意引导学生体味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如:“这句话是什么描写?”“通过抓住动作、语言的'描写,读出了你心中猴王的形象,这是阅读的好方法。”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动画版的《西游记》主题曲,电视剧石猴称王的片断,《西游记》原著的图片,每一次的引入,都能调动学生亲近文本的兴趣。

  三、巧设结语,感受文字的魅力。

“一百个人读西游记,就有一百个孙悟空的形象,一百个人读西游记,就能演出一百个孙悟空的形象,这就是名著的魅力,经典的魅力,文字的魅力“作结语,使学生领悟的文字的魅力是动画、电视剧无法承载的内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解决“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的难点时,指导还不够充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在读悟文本时,显得力不从心。

另外,“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组织学生演演猴王出世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设计,本应该是最大的亮点,但由于教师的急功近利,在学生演不出来的时候,没有马上停止,反而又演一组,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好的示范效果。成为本堂课最大的败笔。如果当时在“请一组同学表演”不成功后,适时媒体播放电视剧石猴称王的片断,再继续进行“看看应该注意什么?”的口语交际,相信一定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