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

来源:范文网 1.49W

陈老师的课堂,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如:“你的声音真响亮!”“说的真清楚!”“老师相信,接下来小朋友的表现会更棒!”“会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我们把这个了不起的办法一起来说一说!”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

“哪位小朋友能说的更好?”“谁能说的更响亮?““说的很有道理,谁听清楚了,能再来说一说?”激励孩子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

学生回答错误或是一时回答不上来,老师没有迫不及待的帮助,更没有放弃,而是安慰鼓励孩子:“不要着急,接着说!”“是不是需要重新说一遍?”“想不想自己改一改?”消除了紧张畏难情绪,让他在心理上觉得是安全的,然后引导他思考,获得了成功和自信。

“跟他一样想的点点头!”“和他们想法一样的小朋友起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脸微笑看老师,老师就知道你已经好了!”虽然形式简单,但非常实用。这样的做法比 “对不对?”“做对的举手!”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是学生内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因此,课上数学语言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哪位小老师来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小松鼠有30粒,小熊有20粒,请问:一共有多少粒? ”

“要算一共有多少粒,可以怎样列式?”“30+20等于多少?”

“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我是这样算的,因为3+2=5,所以30+20=50。”

惊叹于孩子回答问题时,用语的完整、用词的精准,很难想象才一年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规范的.数学用语,离不开老师平时每一节课的指导,在这节课上,陈老师也是一直在这样做着。实践证明,通过适当的指导,学生是完全能够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的。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以下感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张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张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及时加以评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而在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上有的而学生没提到的方法,教师也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呈现,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方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3、认真钻研,精心设计练习

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看出,张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并在合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精心预设,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着重训练。而“鸭妈妈找孩子”这一练习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同时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于老师讲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计算教学较之其他内容更加的枯燥但是于老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融于解决问题之中,让学生在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儿童化的语言,清晰的教学环节设计,亲切的教态,使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计算教学李烈老师曾提出了这样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2可以将新知转化成旧知,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4.、多元多样性的多种方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本节课教师可以将放得更开些,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解题思路。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思考与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几个孩子在说算法时都说到:“因为2+3=5,所以20+30=50。”教师可以追问:“2是什么意思;3是什么意识?”学生便会梳理思路“2是2个十,3是3个十”。学生的表达可能是个性化的可能是不完善的,教师要适时的发挥引导作用,规范学生的语言,梳理学生的思路,而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模式化的表述。对于小棒的使用教师也可以再斟酌一下,怎样利用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是显摆后算还是先算后摆更合理些呢?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