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衔接初探论文

来源:范文网 1.28W

摘要:由于中学和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再加上学生正好开始进入青春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小学升入中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文章对中小学教育的衔接进行了探讨。

中小学教育衔接初探论文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中小学教育衔接

随着“普九”的深入,初中招生实行改革,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初中、小学在阶段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调查显示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在接受新知识、自我管理、学习心态等方面出现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不少在小学阶段很有潜力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学习中暴露出了种种问题。由于中学和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再加上学生正好开始进入青春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从小学升人中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何适应就成为所有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解决不好,则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尤为重要。

一、“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含义

“中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若把“中小学教育衔接”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矛盾中去考察, “衔接”的含义非常宽泛,任务十分艰巨。我这里主要指小学升入初中后,如何铺垫搭桥,如何引导学生顺利过渡,促使学生尽快走向正常学习轨道的探导。

二、“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小学进入初中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衔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义务教育影响很大,长期以来衔接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新课程实施后,把初中三个年级依次称作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这只是体制上的衔接,但在教材、教学、学习这三者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的衔接还是处于一种学生个体的自然连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互异性,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还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如何在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进行小学初中的相互联动,基本保证理论知识的连贯性,探导逻辑思维的学习方式,保障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衔接的必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对策

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做好教育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教育教学服务,主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行为习惯培养。这主要任务落在小学教育阶段。要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启蒙式的抽象逻辑思维等,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校做好前期准备。

二是管理方式上的衔接。小学阶段主要是班主任的家长式管理,要在小学阶段后期,逐步变家长式管理为班主任、班委会齐抓共管,培养班学生自主和自治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衔接对策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是教材上的衔接。学生进入初中,开始会感到学习任务加重,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通过学生对新知识、新环境的好奇,从学生感兴趣的人手,确定好教学的切人点,深入浅出,提倡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相结合,切忌做成“夹生饭”。

四是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学科教师可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学方法,将初中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渐地加以渗透;切不可急于求成,破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使他们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型的逻辑思维,对小学的教学方法采取逐步扬弃的方式。

五是科学质量观的建立。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要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意识。小学阶段由于取消了小升初考试,纯“应试教育”的痕迹可能不太明显,进人中学后,由于面临初升高的升学压力,一部分老师的“应试教育”情结太过牢靠,不能钻出这个圈圈,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知识、如何提高科学思维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一时难适应新课程课改要求。

六是思想教育上的衔接。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从小学进入中学,从生理上来说进入青春期;从心理上说他(她)们已认为自己是大孩子了:有了一定的主见;从空间上来说,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他们在寻求自己新的定位。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师要同他们建立真挚的感情,取得他们的信任,达到心理上的沟通,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七是家长工作的衔接。小学阶段,家长对学生关心较多,教育方法简单,孩子也很单纯。到了中学,学生对家长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服从关系,他们有时要向家长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利用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方式将学生的这种发展向家长进行介绍,要让家长能逐步倾听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家庭中逐步转变成员“身份”结构模式,使家长的教育提高一个新的层次,与学校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八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各个不同的学段,教师对学生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小学教育要考虑初中教育,初中教育要考虑高中教育,建立起后续学习的能力。知识的学习要讲求弄清道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学生的成长很大一部分将依赖于教师的用心和努力,在教育这一块菁菁芳草地,希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都能抓好转折教育,做好衔接与过渡工作,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