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范文网 3.28W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规范日常教育,重视契机教育,引领大学生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学说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攻坚期,这是一个破旧出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一句话,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现代化的铺开,各种外来价值体系的冲击及本土道德价值体系依托的本体即儒家文化的弱化,造成部分人价值观扭曲、精神失落,甚至道德败坏。青年大学生作为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重要课题。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沉淀在历史中的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积淀有效地调节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着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协调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一副良剂。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学说的精华思想中包含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内圣外王、以仁为内在要求,以礼为外在规范的思想体系。虽然儒家学说集糟粕与精华于一身,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内心道德层面的自身约束,强调由己达人的社会实现模式。这种道德层面的.约束,内修“仁”,外靠“礼”,通过“仁”、“礼”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给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现实要求。根据抽样调查显示,93%的学生是热爱祖国,奋发向上,进德修业,拼搏进取的。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他们勇于拼搏,重视能力的提升和品德的锤炼;他们积极活泼、思想开放、富于创新意识。然而,随着全球化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转型、社会格局的急剧变革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影响,出现责任感不强、自我意识突出、自我约束能力弱、意志品质薄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儒家学说的精华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仁”。孔子在《论语》中比较宏观地谈“仁”有以下几处: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文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爱己之心去爱别人。”①由此可见,“仁”就是爱人之心,通过自身的修养,激发爱人之心,用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爱别人。孔子学说中“仁”,要求爱,只有爱了,才能称得上”仁”,因此,“仁爱”由此而来。青年大学生需要这种“仁爱”精神,勇于担当责任,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

“孝悌”。儒家倡导对待父母兄弟,讲求“孝悌”二字。什么是孝,怎么才能做到孝?孔子给予了极其形象的解答。如:“孟懿子文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曰:事父母,几柬,见志不从,又敬不从,劳而不怨。”“听话,吾违也”①。这几句话把孔子“孝悌”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什么是孝悌,在孔子看来,就是“无违”,不违逆父母的意思,必须与父母保持一致。父母说的话,你不得不听。孝顺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悌”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忠信”。儒家倡导对待朋友,讲求“忠信”二字。在《论语》中,孔子多处提到“忠信”。如:“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曰:‘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①《论语》谈到“忠信”的地方很多,按照儒家的观念,“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无信而不立。直到现在,这种观念也不过时,现代化过程中忠信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

总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凝练并倡导“礼、义、忠、信、孝、悌”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一定要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用的养分,重新构造适应新时代的价值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规范日常教育,引领学生从读书交流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坚忍的意志品质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管理规定》和《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日常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励志读书活动,要求每人在大学期间阅读30至40本课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每月至少上交一篇读后感,参加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当前时事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讨论,要求每人参加一次讨论活动。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推进阅读活动常规化、机制化,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

2.重视契机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修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励志成语、名言警句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美好希望,传递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可以定期开展“国学经典知识大赛”、“励志成语大赛”等教育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进而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鲍鹏山.论语新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曾程,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研究[J].人文论坛,2014.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