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集锦15篇)

来源:范文网 1.2W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认识百分数的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个性化的教学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数学应用思想。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课前收集含有百分数的信息、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出示例题:

姓名李明张华吴军

投中次数157235

投篮次数2010050

提问:从上面这张表格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提问:从表中呈现的信息来看,冠军将属于谁?

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像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表示成75%、72%、70%这样的形式。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二、感悟、体验生活中的百分数。

(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尝试理解每个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2、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1)师生交流概括: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师生交流深化百分数的概念

提问:这句话提到几个量?

小结:这2个量表示一种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生活中百分数意义的练习

①理解:羊毛衣成份:山羊绒10%, 羊毛85%,锦纶5%,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②四人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尝试百分数的读与写

(1)学生读例题中的百分数,教师指正。特别强调100%的读法。

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读法的区别

(2)教师写百分数,学生观察,并小结出写百分数的步骤

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百分号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个圆圈写的要比分子小。

(3)用百分数进行练习

比赛:写10个自己最喜欢的百分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10秒后让学生汇报完成的任务(我完成了任务的( )%),并提问:为什么?

特别强调指刚好完成任务与超任务的情况。

三、巩固、拓展与应用。

(一)书本练习p99/试一试,

(二)选百分数

1、出示练习

2、思考:百分号前面可以是哪些数呢?

3、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4、提问:最小的百分数是1%吗?最大的百分数是100%吗?巩固概念,辨析异同。

(二)1、思考: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和分数比较相似),那么百分数和分数完全一样吗?

2、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出示练习题:我校占地面积 公顷,其中教学楼的占地面积约占(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约(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 )%,

3、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

4、出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比的关系,还可以表示成某个具体数量,可以带上单位名称;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比的关系,后面没有单位名称。

联系: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三)判断对错。

(三)成语猜百分数

四、全课小结

老师希望同学们用1%的灵感+99%的汗水去换得100%的成功,祝愿我们班100%的同学都成为人才。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新知识点】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教学要求】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为了搞好木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造成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掌握方法。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l

1.分数的意义……………………………………………5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6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1.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xx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习,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习: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平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一、复习

(1)一袋大米,吃了。

(2)一袋大米,吃了千克。

这两题中的有什么不同?

二、导入新课

老师这有一张卡片,谁愿意读一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数,谁找到了?你们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

三、新授

1、百分数的读、写法。

你们知道为什么把这些数叫做“百分数”?

它们就相当于分数中分母是100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所以叫做百分数。只是通常百分数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写成59%、41%这样。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练写百分数。

2、百分数的意义。

你们知道黑板上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如:棉51%、涤49%等。

这些百分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表示两种量、两个数的关系。我们把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和我们学习过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四、练习

1、课前复习题中,谁能换成百分数表示?

2、在规定时间内,写10个你喜欢的百分数,用含有百分数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写了几个?

3、飞标游戏,说明什么?

4、成语中的百分数。

如:百里挑一、一箭双雕、百发百中、十有八九、事倍功半、事半功倍。

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再送给大家一句话,“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89—9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百分数。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意义的不同。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相互学习中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其价值。难点能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反思:

1、让学生们对课前搜集的百分数进行研究这一环节耐人回味。这一节课中老师并没有急于自己讲解新知或自学课本,而是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素材中去积累对百分数的感性认识,主动建构个体对“百分数”的理解。在各个个体对百分数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并且这样的学习是现实的、有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一些区别,同时,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2、课堂练习的设计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习,也有巩固百分数的读,写练习。根据成语说百分率。如:百战百胜、十拿九稳、百里挑一等。

3、结语中的爱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百分数的实例,但却独具匠心。既是文化的渗透,又是育人意识的集中体现对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素材的研究,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些细节地方,比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问中的错误没能及时纠正,对于学生学习百分数可能会造成一些错误的印象,因此,我觉得,要上好数学课,不但要认真备课、上课,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了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对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产生初步的体验和感悟,再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用各自的语言进行描述,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总结的方法。而对百分数的写法(主要是百分号的写法)则采用了讲解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会运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3、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明确其具体含义;

2、抽象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百分数的意义。

数学思想

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但是课题很特别,谁发现了?的确,正常的数它不会说话,但是,当一个数回到具体的问题,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的时候,它呀,就会说话了。

2、提出4个问题,感受数会说话。

(1)看到100分的考卷,什么感觉?

(2)100米的跑道长吗?

(3)100米高的杉树,感觉怎么样?

(4)在伊拉克的一次爆炸行动中,有100个儿童受伤或者死亡了,感觉又怎么样?

有没有发现,本来不会说话的100,现在怎么了?会说话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会说话的百分数,其实一个道理,当百分数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一定能听懂百分数的话。不过同学们,要想听懂百分数的话,首先我们要干什么?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达成目标:新颖的课题,对100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后续学习和深入研究打下伏笔。

二、精心点拨,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首先得认识百分数,研究百分数。

根据我们前面五年的经验,从4个方面着手,板书,读法,写法,意义,用处。

2、读法、写法小组合作解决。

合作之前,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和老师提供的百分数。

交流时,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读法。

写法,师强调百分号的写法“小圆圈”。

在练习本上快速的写上3个百分数,比比谁写的百分数又快,又有点特别。

交流。强调出百分数的4种:百分号前面的数是整数的,小数的,比100大的,等于100的。

3、意义。

屏幕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百分数,我们只要求同学们研究第一个就行了。也就是“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你觉得这里的98%它可能表示什么意思呢?我相信,多数同学能凭着自己的直觉给出你的理解,我希望我们四人小组里边能出现不同的.想法。咱们比比,看哪些小组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百分数的含义,好不好?

交流。

及时鼓励表扬。

师小结:同样的一个98%,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老师总结了大家的想法,就是“这里的98%表示棉占衣服的98/100”,(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下面那两个百分数,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说说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一人说一个,开始。全班交流。

4、同学们,三个百分数各自都有了各自的含义,接下来老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三个百分数,尤其看看它们后面所表示的含义,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带领同学看屏幕的三句话,谁占谁,边说边勾。

原来,百分数都是用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其实,孩子们,这就是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5、用处,过程中感受。

都说百分数会说话,下面的时间,请大家仔细的看看屏幕上的三个百分数,你从哪一个百分数当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它可不是三个抽象的数哦,如果你带着真正数学的眼光,你是能独处一点东西的,把你的感受在死人小组里面好好的交流一下,有不同的想法,及时的进行补充,开始。

全班交流。

师提醒是哪一个数告诉我们这些的?

我发现,好像蛋白质的含量好像都是选择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我找了几种动物的蛋白质,我们来看一下,(屏幕出示表格),比较得出鸽肉蛋白质含量最高,难怪有人把鸽肉称为动物当中的蛋白质之王。

改成用分数可以吗?(屏幕出示分数)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摆在你面前,如果你是一个顾客,到商店里面去买这个肉类,你想了解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你更希望看到百分数呢?还是更希望看到分数?为什么?

6、既然鸽肉比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吃一只鸽子吃到的蛋白质就要比吃一只鸡吃到的蛋白质要多呢?

那也就是说,这里的百分数并不能明确的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只能反应蛋白质和整个肉的一个关系。正因为百分数它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表示的是量和量之间的一种百分之几的关系。(板:关系)

简单介绍百分率,百分比,百分点。

所以,细心的同学你会发现,无论你从生活当中哪里找到的百分数,低头看看它们的后面有单位名称吗?

没有名称说明它们能不能作为具体的量?它只能表示量和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蓝色星球,进一步感受。

7、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组内合作探讨交流。两名学生读自己收集的百分数。

学生写百分数。

两名学生汇报。

达成目标:认识百分数及其类型。组内合作,交流补充自己的理解。

全班交流,四五个同学发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1、一件衣服总共分成100份,然后棉占98份;

2、这里面不含棉的占2%;

3、百格图来表示;

4、线段图来表示;

5、一件衣服的棉布占衣服的一百分之九十八。

达成目标: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达成目标:能试着说出每个百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同桌交流。共同的地方1、分母都是100;

2、它们表示的是一样东西是另一样东西的百分之几。

组内交流感受。

两三个同学说说对98%的感受。百分数,方便,简洁,便于比较。

达成目标:在对比中构建新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

学生回答自己的观点。

没有。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继续考验大家。(出示7个百分数,三句话)从这七个百分数里边,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到下面的括号里。

(1)啤酒在西方是一种饮料,酒精含量约占xx。

(2)成年人的人体当中,水分大约占总体重的xx。

(3)地球上的水资源,海水占了xx,淡水占了xx。

四人小组里面,说你的想法,更要说你的理由。

先组内交流

几名学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达成目标:深入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83页做一做1-2题

自主完成练习

达成目标:巩固新知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2、爱迪生格言。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及收获。

达成目标:学会总结概况所学知识,通过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深入理解格言,立志努力。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

(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xx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xx。

(引导学生说出:xx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

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

教法与学法:

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课前交流:

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

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

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但我要表扬用分数表示的同学,你太给力了,懂老师会理解老师,你一语道破老师的天机了。你能给给大家说说中间一条线表示的是什么?“2”是这个分数的什么?1又叫分数的什么呢?现在老师左手用分数表是?右手呢?这是几个?两个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1”

师: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分数的意义。(板书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数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数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据科学家研究,仅次于自然。古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古代分数的产生。然后听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PPT出示介绍录音)

师:现实在你还在哪儿见过分数(谈生活中的分数)

生:音乐中,八分音符等于,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操作研究

师:分数重要吗?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好,首先我们就来围绕什么是分数来研究研究。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研读教科书第46页的知识,小组交流,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分数。

2.反馈交流

师:我刚才转到看了一下,收集了这些表示的方法,现在我请他来告诉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圆片一个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老师指导语言的表达:同学们请听我说,我是把……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嗯,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师:你也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的。真好,同学们,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的吗?

生三:我是这样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原折,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的。

师:你很有主见了。你把1米长的绳子也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的,我们把一米长的绳子也可以称为一个计量单位。请坐。同学们,刚才这三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了用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计量单位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涂上不同的颜色,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一个物体的。除了上面的这样一个物体外,你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

生四:我是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的。

师:嗯?你的是多少面包?

生五:2个

师:(疑惑)上面同学样表的示的都是1部分,怎么这次的却是2个了呢?

生:上面是一个物体,下面是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面包,把这2个包看作是1份,就取这1份。所以8个面包的表示就2个面包了。

师:你的分析真到位。哪个同学能用刚才这个同学一样的方法表示12个苹果的。

生:我表示12个苹果的是3个苹果,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个,把这3个苹果看作是1份,就取这其中的1份。所以12个苹果的是3个苹果。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不仅学的快还用的快。像8个面包、12个苹果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

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师:同学表现的非常积极。发言的同学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听讲的孩子认真仔细思考有序。(用课件展示刚才5个同学汇报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用心的观察、比较、分析用所表示的物体或计量单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一: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板书: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物体不同,分的物体的总数不同。

师:我们把什么物体平均分了?

生: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些面包、苹果。

师: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板书:整体 单位“1”)

师: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成单位“1”?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可以用表示,这样的3份呢?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量,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可以用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xx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可以用?来表示;(并板书)

课堂评价一:P47页(见PPT)

课堂评价二:PPT口头完成做一做(P46页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的异同之处,使学生透过表象发现本质,再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再通过两次的课堂练习评价,巩固分数的意义及为分数单位的学习再做铺垫。

4.认识分数单位,深化单位“1”的理解。

师:刚才我们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生:一堆糖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老师指着PPT学生回答:2份、3份、4份、6份)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在数学里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分数单位”。例如的分数单位是。

师:指着课件(学生用圆片表示后剩下的空白部分)同学们看看空白处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

师:的分数单位是?里有几个?

生:,3个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创造分数:9个橡皮泥,第一个同学取它的,第二个同学取剩下的,发现什么?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图形,只露出了一部分,我只知道是这个图形的,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知道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吗?画画看。(一帆风顺)

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师:你能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说它们的含义(见PPT)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隐藏的图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数形结合感情数学之美

老师这里有个图形,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吗?(八卦图、椭圆)

师:看到这些图,美不美?还有比这更美的呢?请同学们欣赏下并感悟数学的魅力,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些什么规律?(见PPT)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五、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

师:孩子们,今天出色的表现让老师非常的惊喜,相信明天的你会更精彩。最后老师用与分数有关的话送语送给你们,或许现在不明白,慢慢的你就会悟出其中的道理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感悟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平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平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个面包平均分。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数意义。

(1)概括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习分数单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师: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师引导学生发现:1/2,2/3,3/4,5/6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34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是什么你想知道吗?

师讲解边板书: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已写出的另外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3题

2、自主练习第5、8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和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设计说明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而是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复习,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泼愉悦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这部分知识比较多、散,但难度不大,所以让学生先独自整理,再汇报交流。这样就让学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归纳总结能力。

2.梳理知识与做习题相结合。

汇报交流中,老师出示相应的习题加以检验,以便让学生相互学习,查缺补漏,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形成基本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交代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结合教材习题,复习与分数有关的知识。

整理复习

引导学生构建分数知识框架。

1.回忆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有哪些?独自整理,组内交流。(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补充交流。(师举例辅助并检验)

梳理的知识如下:

(1)分数的意义。

①观察下图,理解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②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根据下面的式子,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13÷42

②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出示)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联系

区别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是一种数,也可看作两个数相除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是一种运算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结合复习约分。

①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②约分的步骤: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③约分的目的: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5)结合和、和复习通分。

①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②通分的两个要点:和原来分数相等;分母相同。

(6)结合○和○复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②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③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方法二: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7)先想一想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练习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用百分数的知识描述、处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搜集百分数,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设境

师:(出示课件)请看“新闻播报”,谁来读。指名读。

(1).高邮市在邮文化节期间,与外商正式签约项目数量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3.3%。

(2).三垛镇今年的工业产值是去年的215%。

2、引题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画横线的数吗?(认识)是什么数?(百分数)

怎么读?指名读。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置身情境,探究意义。

教学例1。(出示课件)

1、探究

(1)、请注意观察,如果只看投中数,你们认为谁投篮最准?为什么?

(2)、这种方法公平吗?(不公平)为什么呢?指名说。那么,怎样找出投篮最准的人呢?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出示:先求每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分之__。各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们能直接看出谁投篮最准吗?(不能)有办法进行比较吗?(通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那么,64/100表示的是的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65/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数都表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__________。

(4)、求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而不求几分之几,这样有什么好处?

(5)、你们课前看到的百分数是像92/100这样写的吗?可以怎样写?试一试。

(6)、(出示课件)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7)、指导写法:写百分数时,例86%,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分子86,再写%。在写百分号时,也要注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左上角的小圆,接着写斜杠,最后写右下角的小圆。这样一个百分数就写成了。

让学生练写这三个百分数。

2、交流

(1)、师:刚才,我们借助了百分数选中了投篮最准的人;看来百分数真是个好帮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指名说。小组内交流。

(2)、师:我们再来说说新闻播报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指名说。

3、概括: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一些具体百分数表示的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呢?

生交流汇报,出示意义,齐读。

(2)小组讨论:

1、百分数为什么又可以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3、为什么百分数不能用来表示某个具体的数量?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4、对比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a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哪些?

b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交流、汇报。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一)、读读写写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导学案第5题)

指名读,齐读。

2.写出下面各数(导学案第6题,为了方便,可在加一二题,如百分之零点八)

你写了几个百分数,同学们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说他完成题数的情况,完成了___%,还剩____%没完成,希望你能达到100%。

现在请写好的同学举手。好,同学们都完成了作业,可以说“这次作业我们班完成了____%。

(二)会读、会写,更要会用,请看下题。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50%3.9%120%100%

(1)武宁小学学生每月所用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25%,开展节约活动后,明显减少,现在只占( )。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

(3)只要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

(三)读出下面每一句话,你能体会句中百分数要表达的意思吗?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一本书已看了40%。

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60%。

(四)轻松一刻。生活中有许多成语也和数学有关,请看——————妙解成语。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2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

七、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

(二)探究新知(14分钟)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3分钟)

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

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

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课件出示)

②长方形

5+5+3+3=16cm

师:昨天咱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

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

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他们也选用了用直尺测量,量了几条边(四条边),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长方形对边相等只需量两条边,一条长、一条宽)

师:真棒!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简化测量过程。

师: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做呢?

预设:量一条边,就知道四条边的长度了。

师:当然,不论量几条边,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我们发现四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思考:如果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交流后小结:看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所有边的长度总和。

B爱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8分钟)

③树叶

师:老师给有些小组准备了一片树叶。那个小组选择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1厘米大约是这么长,请同学们估估看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小组的汇报?

预设:先用绳子沿着边线围一圈,在绳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测量的结果约是9厘米8毫米。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直接用软尺绕一圈可以直接测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太智慧了!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预设:因为边是弯弯曲曲的。

介绍滚动法:首先在树叶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滚动法也是把弯曲的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进行测量,也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④爱心

学生汇报:测量工具是绳子,测量的方法是围、量,测量过的结果约是12厘米

师:你们小组测量的是爱心。爱心的边也是弯曲的,说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不用滚的方法?滚动法不能测量到凹陷的部分。

师:同学们,经过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预设:直边的图形用尺子测量,曲边的图形用绳测法或者滚动法,化曲为直的方法

师小结:没错,直边先量边长后计算,曲边化曲为直

(6)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

师:回顾之前的学习,经过了这么多学习的感受,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周长?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完善板书)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周长已经理解了。周长,周长,周指一周,即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就是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比划、估一估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操作,积累丰富的体验感受,不但可以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延伸、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在培养学生对长度的感觉和估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周长”和长度的关联,能够将面和线区分清楚,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8分钟)

1、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1)教材书84页的第3题

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通过移一移,我们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然后比较发现他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师:再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2)教科书88页第8题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老师把它分成甲乙两部分,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

预设: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一条斜线。

师:老师把这条边变弯曲,现在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1:甲的周长更长

预设2:一样长

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一样长。

师:为什么一开始认为甲的周长长?

师:哦!原来如此。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并非指图形的内部。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一样,它的周长就是一样的。

(3)生活中的周长(机动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设计进一步内化周长概念,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本质。通过对比、辨析排除内部线段和面积的干扰。同时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

(五)归纳总结,内化新知(1分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周长,知道了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图形的周长。希望课后同学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九、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直边:量、算

曲边:围、滚 (化曲为直)

十、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认为一周就是周长,故此我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一周”,在此基础上,沟通一周和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测量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没有急于揭示周长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感知周长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又在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周长是图形边线的长度,只是存在于二维图形的面上,与面的大小无关,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揭示周长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路线,突出“沿着边线,绕回起点”两个重要特征,然后再指一指、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建立学生对“一周”的表象认识,为后面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做铺垫。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探究测量周长方法的过程中,或测量或计算,充分体验、感受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通过学生用线围曲边的一周,把边线取下来拉直、测量,帮助学生沟通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联系,即周长是从面里脱离出来的线段,深刻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3、当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动之后,再让他们观察三个图形的大小以及周长,去摸一摸,经过想象、比划以及之前的经验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较出三个图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经历从二维图形中抽象出一维图形“线段”这个过程,最后通过教师化曲为直的验证,从而探索周长的性质,理解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积累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获得贤明、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中区分清楚二维图形的“面积”和一维图形的“长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整节课每一次活动体验后,我都让学生描述、概括自己体验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养学生空间描述的能力。

十一、教后反思

1、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平面图形的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2、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封闭图形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辨析中深化

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区别。课尾设计的两道练习都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明析周长概念的内涵。

总之,概念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我们将学生的经验水平改造为老师的学科水平。只有老师想的明白,学生才会学得明白。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习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习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习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习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习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4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 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原来啊,他们组有4个人,可是他只带了一张pizza饼,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师:三年级时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2.小试身手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分一分,看看从具体事物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分数。同学们愿意吗?请学生点击进入到小试身手的界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品,点击放大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并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5

一、成语引入:

1、回顾分数,了解学生的起点。

师: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吃的?猜猜看,是什么?哦,请看电视,是(蛋糕)

师: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吗?(生答师板书)

师:关于这个分数,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我知道“4”是分母,“1”是分子,1和4中间那条线叫做分数线。

二、展开——分数意义的研究

1、研究,理解单位1。

(1)探究,用多种材料表示出。

师:刚才同学们说,可以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还可以表示什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来表示吗?我们准备的材料有哪些呢?

课件边展示老师边说: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一米长的绳子一条,画有四个熊猫的图片一张,小圆片12个。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材料表示出,然后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要求了吗?那我们赶紧行动吧!

小组活动。

(2)反馈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来表示的?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展开后把其中的一份涂成了红色,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生2:我把一条绳子两次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绳子的。

生3:我把4只熊猫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1只)就是这些熊猫的。

生4:我把12个小圆片平均分成4堆,其中的一堆(3个圆片)就是这些小圆片的。

(3)归纳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了这么多的方式表示出了,我们一起来看电视,回顾一下:在表示的过程中,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的。

师:是的,我们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板书:平均分成4分,表示这样1份的数)

师:刚才在表示有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地方吗?小组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

小组商量。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有的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比如长方形的纸,1米长的绳子,有的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比如4只熊猫、12个小圆片。

师:是不是这样?

师:有的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4份,那么一个长方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刚才我们把这根绳子平均烦人昵称4份,这根绳子的长度是多少?(生:1米)

像这样1米长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

像4个熊猫、12个小圆片,它们都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

师:大家看,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有什么字?(生说)

师:“1”是吧,我们就把它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及大括号)

师:单位“1”有哪些呢?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师:那么一个物体出了可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外,还可以是什么?(生说)

师:那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什么呢?

师:那一个整体还可以是什么呢?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叫做单位“1”,那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谁平均分成4份?大家一起说。(单位“1”)

(4)研究几分之几

师:对我们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板书:把)

那剩下的部分,如果用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 )

师:表示什么?

师:老师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这样7份的数,应该是多少(找生:)

师:像这样的分数,你能说一个吗?表示什么?

师:那像这样的分数能写多少个?

师:这么多的分数,你能根大家说说什么叫分数吗?(生说师补充板书:若干份、几)

再找生说,并板课题:分数。反问:什么叫分数?再找几个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分数的意义。(补充课题)

师:关于分数的意义,你清楚了吗?下面老师请你在演草纸上写一个分数,并和你的小组同学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生写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分数说一说?(找生说)

2。理解分数单位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同学们,你们看,这里这么多的分数,它们的分母有的是4、6、12,那分母都表示什么?(生: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

师:你们再看看这些分子?又表示什么呢?(生:取这样的几份)

师: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板:分数单位)

反问:什么叫做分数单位?(生说)

师:(指黑板任意一个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

师:看看,刚才你写的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三)练习

师:看来大家对今天知识掌握的不错,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

1、课件出示:(教材63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会吗?(找生口答,并问为什么?说到第四幅图时有2种答案。可以问,还有补充吗?)

2、教材63页第2题。(略)

师:刚才这些图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接下来这些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喊声在黑板上做,并请这个学生订正,同学们把答案写在演草本上。)

3、7题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你们看看它们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

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图)

长江干流约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图)

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师:这里的、 、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说一说。

生1:如果把人的身高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一个人头部高度就是这样的1份。

生2:把长江干流水体所有的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有3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生3:这里的表示把死海表层海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盐就有这样的3份。

4。请你任选一个分数,并在图上用涂色表示出来。(苹果图)

师:接下来,老师请每个同学都动手,(课件出示)请你任选一个分数,并在图上用涂色表示出来。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卡,开始做。

师:为什么都是十二个苹果,分得的每一份的数量却不一样呢?

生说师结:刚才我们都把12个苹果平均分,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表现的非常不错,这节课有多少同学发言?站起来,。你能说说发言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吗?现在发言的人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师:看来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你能联系实际举一个有关分数的例子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生说:分数的意义),那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了分数的产生及历史,谁愿意上来为大家介绍。

师:谢有学同学还做成了幻灯片呢!真用心,我们一起看看!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分数单位

把单位“1"一个计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表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个整体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这篇文章共7996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