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报六年级的

来源:范文网 1.45W

一、清明节作文

清明节小报六年级的

清明节(一)

清明节来了,总是春雨绵绵。在雨的清洗下,杨柳变青了几分,柳条也婀娜多姿,在春风的吹动下跳起了秧歌舞。大地上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绿。多美的春色!

老水牛,放牛娃在湖边,欣赏青春的美丽景色。此时,一位书生蹒跚地走过来,穿着白色的外衣,头戴“太白”帽,抚着不算太长的胡须。可能是清明节吧!使他变得神思茫然,他可能是去怀念故去的人。走在稀稀疏疏的人流中,他显得格外醒目。这时书生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向放牛娃行了个礼,说道:“请问小哥,附近哪儿有酒家?”放牛娃放下短笛,想:可能他是借酒消愁,迫不及待地寻找酒店吧!于是,他骑上牛背,伸手指向了不远处的杏花村,那个杏花村可是远近闻名的村庄,专产好酒。书生听了,忙忙道谢。之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走向了那个神秘的地方——“杏花村!”

清明节(二)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部分都在清明节上坟。清明节,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

清明节一到,天气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因此,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

按照习俗,清明节上坟时,人们要带水酒果肉,纸钱等东西到墓地,将食品放在亲人的墓前,烧纸祷告,然后捧一些新鲜的泥土放在坟上,叩头祭拜,最后做一顿饭吃了就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中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说法。写出了清明节独有的气氛。

清明节过后,天气晴朗,大自然显示出了蓬勃生机,到处一片春光明媚,花红柳绿的好景象。

清明节(三)

清明节到了

我站在窗台,只得望着一片红花绿树,想着我家乡的外婆与逝去的外公。因为浙江有些远,而我也因为要好好复习,就并未回到故乡到外公的坟墓前去祭拜,去打扫

我的妈妈回去了,不知道扫的怎么样,天上的外公看着我,而地上的我却想着他。。有时我回突然想。没扫墓不是对先人的不敬么,没有他们哪来的我,想到这,我不禁啃着笔头,失望极了

外公是在二年前死的`他得的是肝硬化,在二十多年前。他已经检查出了肝炎—大三洋,也就是晚期。医生说最多活几年,而我妈却不相信,外公在乡下住几年,中药调理,在城市住几年,西药治疗,在这过程中受了不少苦…有时病痛会折磨他,而有时,我们也给外公幸福与快乐,伴着外公走完余生,在最后走的时候,在外公走的时候,大家都悲痛欲绝,还是割舍不下

现在不知道外公过的好不好。在天上?过的快乐么;在地下?睡的安心么…

清明节(四)

清明节那天,我们家一大早都起了床,我决定跟妈妈去山上扫墓(爸爸是与单位同事去南京等地方旅游去了)。

我们坐着舅舅的汽车去扫墓。一路上都是汽车和人,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汽车没地方停放,还挤成一大片的黑压压的人群,连走都前进不了!哎!扫墓的人实在是太多啦!早知如此,还不如下午来呢!拜完妈妈的爷爷奶奶的坟墓,我们又去拜见妈妈的外公外婆的坟墓。但天公不作美,当我们还在山上的时候,忽然下起了毛毛细雨,还吹来一阵阵的风,结果把我冻得浑身发抖。这时,我突然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那首名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爬了两个山,还真够累的。吃过午饭,当妈妈问我跟她还去不去扫第三个墓时,我连忙摇头说

在回家的路上,我竟然睡着了。看来,扫墓也是件挺累的事情。但我眼里的扫墓人好像都不知道疲劳似的,他们的心里应该是充满着对世故亲人的怀念吧!

清明节(五)

当默哀的钟声响起,一切都是那么的沉重,那么的严肃和严谨。同学们缅怀着对烈士们的尊敬,一句话都没有说,就连那些平时最爱说话的调皮的学生,都低着头,对革命烈士们默哀。好像生怕惊动了那些沉睡已久的灵魂。

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的代价换来我们如今的美好时光,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我们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长大之后报效祖国,成为祖国栋梁。其实,好好学习,就是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尊敬。

清明节(六)

清明节那天,我和妈妈去野外的小河边为逝去的外公烧纸钱;

一路上,外公那和蔼可亲的脸庞总是在我眼前浮现,曾记得有一次外公带我到海边的渔船上玩,就在我玩得开心得时候,突然来了几只大马蜂,在我脑袋周围转来转去,我吓得大哭起来,外公见状,顾不上手中正干的活,飞跑过来,挥舞着双手为我驱赶马蜂,最后马蜂被赶走了,但外公脸上却被叮了好几个苞…可现在你却离我们而去了…外公我真的好想你;

祭拜后,我采来一朵小花,放在河里,愿小花为我捎去对外公无尽的思念,但愿外公在天堂里走好,外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2、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寒食 》

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韩?《寒食 》

7、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8、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9、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0、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1、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2、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王禹??《清明》

13、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5、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清明》

17、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高翥《清明日对酒》

18、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三、清明节来历

相传,晋公子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渐渐恢复了精神,当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本用鲜血写的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四、清明节习俗

1、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