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的家庭教育及姿态

来源:范文网 1.49W

看了7集多,实在觉得心累,索性放在一边。

《虎妈猫爸》的家庭教育及姿态

看了看观众评论,依然不觉轻松。

  【先说剧本】

看到很多评论批评剧本夸张,觉得很多情节在现实中会更好,更有斥责编剧缺少基本生活经验的……

首先要肯定的是,剧中各种矛盾冲突都很典型,而且也确实就源于生活。

让人感觉心累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我们都太熟悉身边的生活了,所以在透过“放大镜”扩大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别扭和“不真实”。

举个例子,我们在看国外影视剧夫妻离婚的戏码时,经常是夫妻其中一方偶然就发现自己和别人有了一瞬间激情,于是就嘎嘣脆鸡肉味的坚决离婚并驾上筋斗云奔赴“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所爱”也……现实中即便老外们特别重视自己内心感受不会勉强自己但也断然不会那么潇洒和果决的,同样是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精炼,没人感觉不适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熟悉那种生活场景,我们看到主要特征就忽视了细节是否充分。

反之,如果是观众特别熟悉的场景呢?我们就会过度关注细节是否充分,而很少看主要特征,毕竟这种事早就见惯不怪了,这也算是“灯下黑”吧。

但要说明一点就是,我本人也确实因为这种“放大镜”的视角经常感到着急。毕竟这剧一直给予观众非常生活化的体验,并非魔幻剧那样贴上“保证不真实”、“有半点真实你打死我”的标签。所以这种剧本与生活之间夸张产生的不舒适确实存在。

  【再说观剧姿态】

既然这种不舒适的感觉真实存在,我们要想想是否真如一些评论所批评的“编剧是XX”呢?

我个人更愿意把这种不舒适理解为一种“刺痛”!而且是有意为之的“刺痛”!

编剧最本质的目的,是要把生活中被习惯被忽视的问题拿出来,要让这种不舒适变成一种“警醒”。

很多人说有些细节太夸张,电视剧里竟然搞的那么严重?

其实呢,这就是变相承认这种问题生活里确实存在,并且被认为可以接受的。

很多人说有些地方太急进,低概率事件发生太频繁。

其实呢,这也是变相承认这种问题真实存在,只是觉得偶尔犯点错没什么大不了的。

之所以叫谈谈观剧姿态,并不是说我自认比谁高明,而是对于一些过度纠结细节的朋友提些建议:抓住重点,轻放细节。任何还保有良心的编剧呢,都是想透过作品传递给观众一些有价值的感悟,(当然那些心被钱塞满的编剧除外啊)这种对现实的夸张其实是有意为之,即便观众不需要这种“警醒”,那么也大可以理解为推动剧情起伏所需。

当然,倘若您的水平更为高深的话,也可评价为矛盾处理的不够自然等等。(反正咱是不够做此状的)

  【最后聊聊家庭教育

翻了几篇评论,没有寻到与我产生共鸣的,应该是我看的评论比较少的缘故。

最为贴近的几句,大意是“本剧并没有标签哪个人物的教育观是正确的,只是把生活中典型的几种态度进行戏剧化对碰,并引人深思。”

总感觉有那么一股子甩不掉的“剧情简介”味道……

我们发表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直白的说就是到底“深思”了些啥?

多说句题外话,最近看一些测评节目,经常为了凸显自己“客观中立公正”,所以做了很多“主观”的行为,不说南辕北辙吧,也实在是……原本发表评价就是代表你自己的观点,你自己的想法,了主观还算什么评价呢?参数报告还是节目预告?

我对这部剧中各人的教育观念感受是,全都有错!毕竟这不是童话剧,没有完人,都是一些有缺点有错误的普通人。

(至于那些电视剧和现实分不清的小朋友请快回家吃饭,我在某网站看见好多次评论“看了这部剧讨厌某演员”的言论,典型的分不清角色和现实)

为了避免造成演员和角色对部分人的认知困扰,这里以孩子对其的称谓来表述,例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样。

先说妈妈,这是一个好胜心强的角色,这一点应该无异议。她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延续了姥爷的核心理念,刻板的“军事化”教育,并且在维持家庭平衡的情况下产生了断断续续的起伏。这种观念应该能得到很大一部分人共鸣,因为在过和现在,这种观念应该是占有很大一片主流人群的。

再说爸爸的特征,应该是眼下很受欢迎的类型,对老婆温顺听话,不搞大男子主义,即便是吃醋,也是那种酸酸甜甜让你恨不得天天出门跟别的男人抛媚眼只为看自个儿老公憨憨的吃醋那种类型的。说实话我一直纳闷,这个老公如此没脾气没棱角,总该有点什么是他要坚持或强硬的吧?只看到第8集,不够完整所以就不多评论。至于爸爸的教育观,应该是在过也比较有市场的“开明且无压力“的教育。

爷爷是偏传统教育观念的,但又绝对代表不了传统教育观念,因为他个性不爱争非此即彼,所以是融合为主,适时的加一节书法课而已,并没有坚持什么理念不可。

奶奶呢,“心气儿”培育吧,呵呵,实话说奶奶也没体现什么教育观,唯一系统化贯彻的就是对孩子“气质”的培养,但这种“气质”必须加引号。而奶奶的戏份又很多,如果说奶奶对自己儿女的教育是“开明”且“无压力”的,那么对于隔代孙女的教育则是典型的毫无教育观念,只是一种纯粹的退休生活的外在体现:菜市场……公园……菜市场……公园……

舅舅本身,是“宠溺战胜刻板”教育的结果。无意评论什么样的成功才是真的成功,只能说舅舅本身是不适应眼前这个社会的,而他也并没表现出什么超越世俗成功的定义乃至能够鞭笞世俗成功论的特质。所以舅舅毫无教育观念只是承担“错误表率”这个角色职能。

姑姑呢,也是一个自己过的混沌不清的主。虽然剧中妈妈总批评爸爸逃避,其实姑姑才是逃避现实的角色表率。她对孩子也没有教育观念,在前7集里,同样是只承担“错误表率”的角色功能。

电话里的'姥爷,是个典型的“军事化”教育拥趸,并且由于自身的教师背景,使其更具有强大的自信心和辩论优势。“我教书几十年”一出口,量谁都得抖一抖。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军事化”教育、“开明且无压力”的教育、经过“柔化”的融合式传统教育、“心气儿”教育、“退休生活式”教育以及两位“今朝有酒今朝醉”和“把眼睛闭上世界就消失了”的“错误表率”,全都不是对孩子教育的最佳答案。

并且,剧中很多生活化的场景,那些“无意识之下”的教育也同样是值得反思的!

例如,家长吵架毫不避讳孩子,第6集妈妈和奶奶吵架孩子就在身边啊!想想孩子看见家长吵架什么感受,会学到什么?

一家子那么多人,没谁觉得在孩子面前吵架有什么不对,没谁克制自己,也没谁来阻拦这种现象到外面吵,只是任凭每个人自己情绪发泄。这在生活中很常见不是么?

后面爷爷抱怨奶奶,惹得奶奶大声诉苦,爷爷无奈说了一句孩子睡觉呢……很生活化吧?潜台词无非就这样:“我不和你争论,是因为我不想影响孩子睡觉,不代表你说的对。你也赶紧别说了,除了影响孩子睡觉什么意义都没有。”这种话不单是爷爷,生活中应该有很多家长会这样说的,潜意识里连孩子睡觉都很在乎,却不在乎在孩子面前吵架。

至于那些已经点很明显的,例如教孩子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千万别告诉某某”之类的以及“你再这样我就揍你”,想必是不需要多费笔墨来批评了吧?

可以说,我之所以觉得看得心累,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非常有生活基础的错误表率,在经过戏剧加工放大后是如此之浓密!就如同眼睛突然间有了显微镜的能力,实在有点不舒服。

  【教育孩子最基本的问题】

教育孩子,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是要把孩子当作是个独立的成人来对待。第二就是要把孩子当成孩子来对待。字面来说这两点看似矛盾,其实是各有所指。

把孩子当成独立的成人来对待,是要尊重孩子,以与成人打交道的姿态来和孩子交流。我们成人之间的交流活动,首先是建立在人格独立互相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例如什么“替你做决定”、“你必须无条件听我的命令”这种行为在成人间是不存在的。当然你若说在“职位”“等级”的加持之下可以有这种行为的话,那么家长和孩子这种“职位”“等级”关系也不存在此种“技能加成”!

既然不可以强行命令,那么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呢?答案就是有理有据的引导。这也如同成人之间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利弊,最终达成共识。

那么把孩子当成孩子又有什么新鲜的?我认为这更加强调了孩子是一张白纸,在家长行为做事之前,应该意识到一举一动都是在给孩子做最直接的“亲身示范”!例如,家长吵架,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最直接教育孩子如何吵架!

为什么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能解释的道理!

先说学坏,一般不会有人教“如果你生气,就骂人,如果你更生气,就打人。那么骂人有几种类型,打人又有几种技巧……”这种学坏的理论知识吧?都是非常简单的教育手段: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根本没有什么理论知识可言!而这种简单的手段却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那么学好呢,常常都是一些道理灌输,大段大段孩子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的无聊的东西。最后的结果就是:理论学的比谁都多,但是实践做的比谁都少。

相较之下,一个言传,一个身教,学好学坏哪个更容易不是非常清楚点事嘛!

那么,如果能做好这两点,能够做到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并且能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之后,才算是够资格再来思考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现实中难回避的教育问题】

说到教育问题,难以回避的又是对应试教育之批判。现行的应试教育虽然肯定有很多弊端,但在人口众多,转型面临的问题复杂繁多的现实社会,不是说谁高举一个“批判应试教育”的口号就能如何的!

在这个功利化、现代化、高速化的社会里,即便是给你了批量生产的“素质教育”,又能好到哪?

非常简单的道理,你喜欢手写的毛笔字,讨厌批量印刷的黑体字,最后社会改革了,给你批量印刷的毛笔字,你还能喜欢的起来么?批量印刷的毛笔字比批量印刷的黑体字高明在哪了呢?

你如果非要手写的,请问你,如此多数量,全手写不批量印刷,哪辈子能轮到你?别做梦了!

对于家长而言,我们的对子女教育的真正出路从来就不在于普及所谓的“素质教育”,这所谓的“素质教育”完全是因为批判应试教育而产生的一种空想解决方案!

最优和最普世之间必然要有一个折中和取舍。而最普世比起最优永远会因为要普及而降低太多标准打太多折扣!

所以说,家长们别一门心思怪社会怪制度怪教师,真正想要给孩子好的教育,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行为素质,思想意识。再进一步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和能力,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

例如学习,你若只要求孩子考多少分,那么很有可能孩子就只会考分数,无论是平时偷懒考前突击复习还是做小炒,其目的也都是为了分数而已;如果你教育孩子真正懂得学习知识,那么课堂教育那点东西其实真的没啥难度,而且孩子的分数想来也不会太差,即便丢分也很可能是因为有些题目过于僵化而偏离知识本质……

至于那些繁星课外班,如果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孩子愿意学的话,那么家长和孩子之间也不没那么多矛盾和强迫了么?

再至于生活中,如果孩子从小有独立人格可以用自己的想法与人交流,那么我猜那句最常见的“孩子还小不懂事”应该早就被扔到太平洋了吧?家长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即使孩子长大也不懂独立思考。孩子如果从小培养独立人格可以和家长交流自己想法,就可以渐渐培养其独立决策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替孩子决策不如培养孩子自己做出决策的能力,又是一个简单到被无视的道理。

  【最后】

只看到第8集,对人物角色的理解还不够完整,对现实反映的很好所以看的有点心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