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的教学实录片段

来源:范文网 3.25W

  一、 导入新课

《最大的书》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天天在读书,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手中的书是什么样的吗??生:是用纸做的,里面有文字、图画,还有很多知识。师:嗯,同学们介绍的非常好,今天有个叫川川的小朋友要给我们介绍一种非常奇特的书,书里面的文字、图画和我们现在读的书都不一样,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想),好,那这节课我们就和川川一起去读读这本书吧!(板书:最大的“书”)齐读课题师:大家注意看,这个课文题目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书,加了双引号)师:为什么要把书字加上引号?(因为它不是真正的书)

师:奥,不是真正的书为什么还要叫它书?是谁教川川读这本书的?你想知道答案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

  二、 检查预习情况,读文学字

1.学生初读课文。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本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

师:是谁教川川读这本岩石书的?(……)出示:地质勘探队员

师:谁知道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

师:地质勘探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就是翻山越岭,到处寻找可以那些有开采价值的矿,比如煤矿,铁矿,金矿……。然后报告给国家的地质部门,再由国家组织进行开采。中国有一个最著名的地质学家叫李四光,就是他在不断寻找中发现了黑龙江的大庆油田,从此结束了中国只能从外国购买石油的历史,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读一遍:地质勘探队员

2、过渡:这位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是怎样教川川读岩石这本书的?川川都提了哪些问题?叔叔又是怎么回答的?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川川提的问题。

师:3、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的方式?(对话)一问一答的方式,也就是对话方式。

师:川川一共提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第六个问题?(出示6个问题)

师:A、川川的问题都找到答案了吗?(找到了)

师:好,那谁先来读一读川川的第一个问题?指名读:“叔叔,您在看什么?”

师:川川为什么这么问?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他的语气是怎样的?看到一个叔叔趴在大石头上看什么,他感到——很好奇。所以他奇怪地问:~~~~

你能奇怪地问一问吗?指名:读出奇怪的语气。我们一起来奇怪的读一读。

师:叔叔是怎么回答的?————我在看“书”呢!

师:B、对于叔叔的回答,川川什么反应?他看到书了吗?(没有)所以,他的语气应该是怎么样的?——更奇怪了。明明只是一块大石头,叔叔怎么说在看书呢?所以他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哪里有书啊?

师:对于川川的第二个问题,谁找到答案了? 指名答。(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你见过一层一层的岩石吗?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岩石书。

师:C、看了这样的岩石书,川川又提出了什么问题?指名:这上面有字吗?

什么语气?认真地 谁能读得更认真些?指名读

师:你们说,这岩石书有字吗?叔叔是怎么给川川讲的?示小黑板: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师:谁读懂了这段话?叔叔的话是什么意思?

下雨的时候,雨点落在软软的泥地上,或者是灰尘的地方,就留下了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坑,就是雨痕。同样,在海边,湖边,河边,波浪一层一层地涌向岸边,在岸边的泥沙上就留下了一层一层的象波浪一样的痕迹,就是波痕。

这些雨痕,波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之后,变成了坚硬的岩石,于是雨的痕迹波浪的痕迹却被清晰地保存了下来。地质队员们通过对这些雨痕,波痕,还有矿物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到许多的事情。所以,把它们叫做——字。(师在小黑板上画出:雨痕,波痕,矿物,都是字。一起读一遍:雨痕,波痕,矿物,都是字。)

师:你们想看看这些特殊的字吗(课件展示雨痕,波痕,各种各样的矿物。

师:D、岩石书中光是有字吗?还有没有别的?(还有画!)从哪里看出来的?

第7、8自然段: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师:想看看岩石书中的画吗?(出示课件:树叶,贝壳,小鱼。)

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大家看,(师点击课件,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岩石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图画吗?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了象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些叫什么呢?(“化石”)知道化石形成的时间至少要多少年吗?(至少,1万年)

师:E、你觉得这些有意思吗?如果你是川川,你有没有问题要问呢?指名: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师:谁能通过读文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林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师:岩石告诉我们这里发生了什么?

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而且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漫长的。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很久很久以前, 后来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指名读词。哦,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实在是太漫长了。把这几个词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能不能读把这种漫长表现得更明显。(齐读)

师:G、听了叔叔的解释,川川满意了吗?(没有)从哪里看出他并不满意?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了: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大家看看,川川从一开始遇到这位叔叔就开始提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问个没完没了,非得把事情弄个明白。这种做法,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叫什么?——刨根问底。

师:谁能替叔叔给川川解释一下?出示指名读:“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师:H、听了叔叔耐心的解释,川川有什么表现?大家一起来读读川川的话:太好了,太好了!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川川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才想一下川川长达以后会做什么工作呢?(长大后也当一个地质勘探队员)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地)你能读出川川那种高兴的心情吗?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6.你觉得川川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好学,爱问,爱思考,充满好奇心 刨根问底)

对于勘探队员叔叔,你认为是一个怎样的人?(耐心,特别热情,)

从哪儿看出来的?(图,脸上笑咪咪的。一连回答了那么多问题,解释得特别清楚。)

7.那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两个人物的特点吗?

8.角色朗读

  三、总结

同学们,知识不仅仅可以从我们读的书上获取,还可以从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来获得……只要你善于观察、勤学好问,就一定能获得关于大自然的更多奥秘。推荐书目:《大自然的奥秘》

  四、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一条明线:川川的六个问题;以这六个问题问主要线索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就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不太到位,还有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没有及时的激励语言,所以这些都是我以后需要学习和注意的地方。

热门标签